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作者: 马燕霞 李玉军【摘要】文化知识是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包含中外优秀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优秀文化的鉴赏,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当前,小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停留表面,实效有待提高。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以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2—0104—0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目益凸显[1]。然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需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一、整合式梳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人教版(一年级起点)《英语》教材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本研究团队将一至六年级12册书里的单元话题做了模块梳理(见表1),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寻找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整合一些相关话题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拓展内容。

如,五年级上册Unit 3 Special Days的主题是节日,涉及的节日类单词有Mother’s Day、Father’s Day和Christmas Day等,大多是西方节日。对此,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Dragon Boat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和Double Ninth Festival的学习资料,并从风俗习惯、时间、饮食及节日活动等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一年级下册Unit 5 Drink的主题是饮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介绍tea包含green tea(绿茶),black tea(红茶),white tea(白茶),oolong tea(乌龙茶)等。又如,在学习“Travel Plan”这一单元时,结合教材内容,教师不仅可以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极具特色的城市,还可以整合具有地域特色的八大菜系和中国传统饮食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二、拓展式融合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教材中能够融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限,因此,需要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延伸。例如,引导学生每学习一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谚语及其英译版,并抄录在本子上作以积累,如,在四年级学习Travel Plan时,抄录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在二年级学习My Friends时,抄录了“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还帮助他们积累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活动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利用配音软件,开展成语和神话故事配音活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文成语和神话故事,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而且通过英语配音,能让这些故事更具有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表演英语课本剧。例如,在五年级组织的课本剧活动中,有表演“神笔马良”的故事,还有表演“狐假虎威”“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故事的,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这项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跨文化交流和体验,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3.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体会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知识面,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4.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动、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这样的英语绘本更加生动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例如,“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让他们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又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让他们明白“坚持不懈、勤能补拙”的道理。研究团队还为我校中高段学生选择了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站在国际视角讲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拓展语言思维。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3]。
四、对比式领悟传统文化特点
如,中国文化向来强调“家”文化,自古对于血缘十分重视,发展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社会,因此衍生出众多称谓,非常且严谨细化。相对中国的文化,西方家庭结构简单许多,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更加受到重视,不会像中国一样如此重视称谓的细分。如,在学习“My family”这一单元时,对于家庭成员的词汇,要让学生了解到:汉语的奶奶、外婆,英语统称grandma,汉语的爷爷、外公,英语统称grandpa,叔叔、舅舅、姑父等和爸爸同辈的男性亲戚,英语统称uncle,还有诸如此类的词汇,如aunt、cousin等。如,在教“Colours”时,各种颜色所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各有不同。如red(红色)在中国,红色象征幸福、喜庆、成功、活力;在西方,红色经常象征着暴力、危险、愤怒,如see red意思为变得愤怒、生气。white(白色)在中国,白色多表示丧事、哀悼等;在西方,白色寓意圣洁以及爱情的纯洁和忠贞。
五、跨学科式融合传统文化项目
通过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了传统文化,这属于正迁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正迁移,结合各学科,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作好铺垫。如英语和音乐的结合:学生学唱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歌曲,或者将传统歌曲翻译成英语进行演唱;英语与美术学科相融合: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如剪纸、年画、中国结等,并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制作过程和感受,或者创作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文手抄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用英语来描述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或者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智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六、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在介绍英语文化时,也需要“学贯中西”,在引进和研究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也应熟悉本土传统文化。因此,可以为教师多提供培训的机会,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4]。同时,通过微课和慕课等形式学习有关中西方文化知识,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学习为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英语教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到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同时,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他们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潘晓可珂.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23(09):39-42.
[2]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中小学课程[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1(03):19-24
[3]闭海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究化学教学——以粗盐的分离提纯教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究,2021(12):47-50.
[4]纪静姝.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1(24):77-78.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改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212)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