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学校应主动作为

作者: 郭珲峰

中小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抑郁症防治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深入研读剖析该报告内容,进而厘清职责、主动作为,在抑郁症宣传、防控等重要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如通过心理知识讲座、防治科普宣传片等,向学生和家长广泛科普常见心理疾病知识,提高他们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治疗康复、求助渠道认知。

坚持预防为先,从源头入手治理。针对学业压力和家庭因素这两个诱发忧郁症的重要因素,持续深化落实“双减”政策,继续推行多元化的价值评价,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并积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全体教师对学生心理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帮扶能力。持续加强心理咨询室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等,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为病情轻微学生和复学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建立完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关注单亲家庭等特殊个体,建立问题学生健康档案。

优化患病学生“请休复”流程。全面审视并改进现有的请假、休学和复学政策,优化申请和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证明材料,确保相关流程更加人性化、高效便捷。

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根据自身职责和优势,积极参与联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并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全力维护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疾病防治各环节畅通运行,确保儿童青少年在抑郁症预防识别、治疗康复等关键节点得到充分有效帮助。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