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作者: 才达吉

【摘要】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家园合作下发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能够将幼儿园和家庭两个场景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更为综合的教育体验,进一步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了幼儿园劳动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解析在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探索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劳动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3—0027—04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了相关指导。在劳动教育中,幼儿园应当注重幼儿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提升幼儿的能力。同时,在布置活动区域时,需要尽量多地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为学生创造参与劳动制作的机会。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家园合作下,家长应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将家庭与幼儿园的资源有效结合,使得教育在两个场景中形成有机整合,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劳动教育体验。因此,如何在家园合作下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亟须关注的焦点。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幼儿本位原则。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幼儿本位原则是基础和出发点。这一原则要求幼儿园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阶段。因此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了解,为每个幼儿量身定制劳动教育方案,使其既在个体差异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又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逐步培养起对劳动的热爱和认同感[1]。

2.坚持家园一致原则。家园合作背景下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长开展深入沟通和交流,互通教育理念,获取家庭对于幼儿成长的期望与期待信息,并向幼儿家长阐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及目标等,进而促进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之间实现理念、目标、方法方面的一致性,加强双方教育优势的融合。家园一致原则可通过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定期开展家长会、一对一交流、家访等活动,增强教育合作意识,助力幼儿成长。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发育状况,合理划分劳动内容,逐步提高难度。通过这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让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坚持努力的品质,同时为他们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劳动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1.有助于幼儿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家园合作模式下,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中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园应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引导其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其认识到劳动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享受[3]。同时,家庭作为生活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亲身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规律、整洁、负责任的劳动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2.有助于发挥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具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分担家庭事务等方式,获取更多劳动途径,在提升幼儿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3.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家园合作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懂得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能够制订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方案,并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的特长[4]。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幼儿的需求,推动劳动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教育团队的专业提升将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促使整个教育体系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4.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质量。家园合作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幼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性格、能力、认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长差异性。家园合作视角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够借助幼儿家庭教育工作优势,提升劳动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个性化与适用性。同时,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融合,能够提升劳动教育活动目标的一致性,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激励幼儿成长。

三、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策略

1.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优化保教管理工作。在家园合作下,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保教管理工作[5]。首先,引入富有趣味性的劳动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实际操作,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幼儿园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场景,布置个性化的种植角,栽种一些小的盆栽、蔬菜等,并且将照顾植物的任务交给幼儿。同时,幼儿园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场地,为每个班级开辟独立的种植区,让幼儿参与到选种、栽种和收获中,促使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如小手工制作、植物培育等,帮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成果和价值,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其次,加强保教管理工作,确保劳动教育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全的家园合作教育机制,是保障劳动教育活动设计科学性、过程开展有效性和实施效果高效性的重要基础,进而为劳动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在家园合作机制的引领和监督下,能够确保劳动教育场地和材料的安全性,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活动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劳动教育质量。通过构建家园合作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团队,使教师和幼儿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育活动思路和创新路径,提升劳动教育与幼儿成长需求的贴合性。

2.加强劳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家庭劳动教育质量。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活动场所和接受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实施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有十分关键的保障作用。幼儿园针对劳动教育活动重要性、教育方法和途径等知识的宣传,能够提升幼儿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丰富的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其一,加强园内宣传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亲子劳动日、家庭劳动成果展示等多样化劳动教育活动,能够将劳动教育工作与幼儿成长实现紧密融合,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在园内张贴宣传报、幼儿劳动活动照片、成果展示墙等,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在家中也要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其二,组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和宣传。在家长会上,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分享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促使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参观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让幼儿明白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位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其三,借助多媒体手段高效宣传。幼儿园教师可以制作劳动教育题材宣传片,通过校园广播站、网站等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3.运用双向互动管理模式,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发展。为了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发展,幼儿园与家庭可以积极探索和运用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在实现家园一致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紧密的双向沟通机制,是确保双方对于幼儿劳动教育共同目标达成一致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下,幼儿园与家庭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制订劳动教育计划,确保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形成一体化、协同一致的育人方案。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家长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安排,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6]。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双向互动管理。幼儿园可以开发专门的手机应用或网站,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向家长传递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安排、活动通知、教学反馈等。通过家园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使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实时关注和查看,深化家长对幼儿成长现状的了解,为家长关注幼儿成长问题实施针对性解决策略提供信息获取和反馈平台。另一方面,家园双方互通形式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家园沟通的有效性,能够为幼儿园收集幼儿家庭教育信息提供渠道,为幼儿家长获取幼儿在园情况提供帮助等。

4.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组织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幼儿园需要有计划地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并组织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幼儿创造包容、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幼儿劳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物质资源,如教育玩具、劳动工具等,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实践活动,幼儿园可以预留宽裕的学习时间和宽广的活动空间,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劳动教育。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幼儿园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时,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使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例如,教师应结合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活动,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劳动小模范”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最后,将劳动教育延伸至社区。在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可以定期在社区中举办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与社区加强合作,利用社区的丰富资源,促使幼儿参与到真实的劳动中,例如,幼儿园邀请一些当医生、警察、环卫工人等职业的家长,由这些家长代表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价值,激发幼儿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情感。

5.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在家园合作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幼儿园保教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教师既是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引导者。因此,为了更为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培训,丰富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教育理论,提升其劳动素养与管理能力,使其在劳动教育领域更具专业水平。其一,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开展系统性的培训,通过邀请劳动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者等,为教师提供最新的劳动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促使幼儿园教师全面了解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最佳实践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幼儿。其二,加强幼儿园内部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幼儿劳动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师资保障。教研工作应具有多样化和多途径特点,例如,定期开展园内教师教育经验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更新劳动教育理念,为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其三,幼儿园建立教师互动交流平台。开发和使用幼儿园教师内部交流网站、App等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渠道,以此增强教师自我能力提升意识,从交流互动中获取创新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水平等方式,激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等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幼儿园构建一支稳定、高水平、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队伍,对于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是发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在家园合作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应当坚持幼儿本位原则、家园一致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通过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力度、运用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培训等,促进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和优秀劳动习惯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李丽红,章双蝶.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191-193.

[2]范欣怡.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20):131-133.

[3]刘颖艳.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以厦门市嘉华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3(24):122-124.

[4]王晶.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04):27-34+62.

[5]侯肖伟.家园共育视域下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J].品位·经典,2023(07):119-121.

[6]黄秀莲.家园合作对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2(20):73-75.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