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学习环境下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徐志梅【摘要】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时,需要高度重视生成性教学过程和方式,理性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表现,结合学生的认知期待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生成性教学方案,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剖析智慧学习环境与生成性教学的基本内涵,进一步研究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相关问题,并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夯实学生学科基础为先导,以甄选综合性内容为重点,以体现过程的创生性为指引,以保障结果的生成性为辅助。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开展个性化阅读,依托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预习导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语文阅读;智慧学习环境;生成性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3—0074—04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相比,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文中结合智慧学习环境、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研究,立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全面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智慧学习环境与生成性教学内涵分析
在智慧学习环境环境中,教师借助先进教学设备实现多元知识的有效转化和衔接,直观呈现真实场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吸收和内化知识,实现活学活用。
而生成性教学和预设性教学是相对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密切关注教与学的个性化及动态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知识体系。在组织开展生成性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协调和平衡教学、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立足基本的学情和教学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同时,实现师生良性互动,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学习的乐趣。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能有效推进阅读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智慧学习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变化,调整教学内容、环节和方式,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主动提升素养。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电子图书馆等相关资源和设备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以及育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组织开展生成性阅读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没有平衡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关系,忽略了对智慧学习环境下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的深度剖析及研究。
1.未掌握生成性教学的基本要领,缺乏教学创新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利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开展生成性阅读教学活动,忽略了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网络资源的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在相关阅读教学中认真阅读、自主探究,不利于智慧学习环境的营造及优化升级。
2.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难以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导读。在“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基于现代教学设备的生成性教学备受关注,这需要教师主动打造可视化课堂,逐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受教学条件限制,有的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设备比较有限,难以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以及认知基础直观生动地展示文本内容。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观潮》时,学生如果仅仅简单摘抄文本并翻看生词表,则难以对文本所描绘的壮阔场景有比较直观、深刻的认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急于求成,仅关注教学节奏,没有结合学生的阅读生成情况调整教学,没有适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新知,阅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生成性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知停留于浅层。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要点
1.以夯实学生学科基础为先导。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生成性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全面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主动阅读优质文本。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比较复杂,难以一蹴而就,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展示阅读文本相关内容,并根据基本学情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逐步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以甄选综合性内容为重点。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需要将识字、写字与内容理解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相关目标要求,教师需要结合新要求调整智慧学习环境下的生成性阅读教学思路,甄选综合性内容,以此为重点完善教学内容,科学划分阅读教学板块,有效统筹识字与阅读模块[1]。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相关文本内容,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更新知识库,提升学习能力。
3.以体现过程的创生性为指引。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创生性能力,及时分析学生的阅读表现,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动态推进阅读教学,充分体现阅读过程的创生性。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活跃的阅读氛围中出色完成阅读任务,深度剖析阅读文本,生成更多的阅读智慧。
4.以保障结果的生成性为辅助。结果的生成性关乎生成性教学的质量和水准。教师需要了解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在生成性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促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逐步生成新的知识,保持较强的阅读积极性。在课后,教师需要结合生成性结果科学评价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及过程,整体提升生成性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准,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四、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语文生成性阅课教学策略
1.开展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展示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并简单向学生讲解阅读技巧,使学生在细心品读中深入领悟文本的主旨思想。在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生成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之外的知识,逐步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积极性[2]。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前准备文中提到的骆驼、沙漠、冬日等图片,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然后,播放依据文本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通过电影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并细心分析,能够简单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成性教学活动,深入浅出地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核心内容,并提问:“文本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是如何记录作者的童年生活的?”“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些片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适时给予指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学生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问题为学生解答,深度剖析文本的重难点字词,如“驼铃”“咀嚼”“稚趣”,再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二次阅读,深入领悟文章内涵和新字词,促使学生能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联想,与他人分享所思所感。
2.依托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预习导读。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结合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学科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生成性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准梳理难点知识,结合文本的中心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依托互联网平台发送预习资料,如微视频、导学案等,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学习新知识,在生成性教学中快速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跟上教学节奏,深入理解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全面掌握生字生词[3]。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生成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能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才能,实现高效学习。
为了有效实现预习导读目标,教师需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认知期待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基本学情,及时调整授课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夏夜多美》时,教师可以提前展示蜻蜓、荷花、睡莲的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学习平台搜集资料,主动整合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有效完成预习导读任务,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3.借助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关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比较有限的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智慧课堂,营造良好的智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实现轻松阅读、快乐阅读和深度阅读。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结合文本的阅读难度,提前准备文本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分析、理性思考,减轻学生的阅读理解压力[4]。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状态。
为了提升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准,教师还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文本内容、各抒己见,全面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微课视频,生动地展示相关诗歌的表现形式,简单介绍唐朝著名诗人的基本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古诗的意境、内涵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为了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效开展生成性阅读教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营造和谐、快乐的语文生成性阅读氛围,使学生能放松身心,快乐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比较有限,教师如果能活跃课堂氛围,努力创设智慧学习环境,便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情设计生成性阅读教学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整体提升生成性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走出课堂和教材的局限,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范围中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5]。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在智慧学习环境下组织开展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同时,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设置预习导读任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的距离。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教师还需要优化教学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任务,享受阅读全过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07.
[2]段修锋.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07):02.
[3]敖成雪.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读天下,2016(21):01.
[4]易静.关于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7(09):01.
[5]周嗣荣.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2):02.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