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 黄雯洁

【摘要】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评这三个方面,课堂评价活动应始终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但是反观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课堂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问题非常突出。鉴于此,文章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探析,先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要求,然后从教学目标的制订、评价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的同步实施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做法,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导向。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4—0111—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将评价贯穿在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教、学和评能够紧密关联、相互影响,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评价常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评三者并没有有效融合。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教学要求出发,对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

教学是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那么,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所收获进行衡量呢?这就需要引入教学评价。“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评价贯穿在教和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在教和学之后再进行教学评价的做法。但是从现实来看,教、学、评不一致的现象非常常见,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将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效融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评价观念的影响,一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学评价,或者虽然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但是通常是在课后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

(二)课堂评价任务设计较为随意

新课标指出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些英语教师也认识到了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评价任务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任务的概念与功能把握不清,加上教师自身教学设计水平的限制,导致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比较随意,缺乏目标性。一些教师没有按照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任务,而是随意围绕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者设计相关问题,为了评价而评价,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课堂评价的功能与价值。

(三)弱化了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

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应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看成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让评价能够和教学、学习紧密融合,实现三者的互相制约和影响[1]。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及时、适时评价,导致课堂评价具有滞后性。教师在课堂实施环节,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会按照预设的流程来实施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进度。这就导致教师没有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去调整教学进度和思路,弱化了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从而阻碍了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教学一致性”的理念最初是由科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中一致性强调的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匹配度。崔允漷教授指出“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学习以及对学习的评价这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并强调三者的一致性要以目标为导向,在目标导向下构成有机整体。由此可见,教学评一致性强调的是教、学和评这三个方面在目标层面的协调一致,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从课程实施方面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让三者的内容以及难度相匹配。教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要确保其能够为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的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对准既定的教学目标[2]。

(二)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指向“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教师一定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是一致的,让评价任务的实现助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3]。要实现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教师需要设定精准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教师需要遵循SMART原则精准设定学习目标。其中S是指明确性(Specific),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能够清楚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M是指可衡量性(Measurable),教师制订的目标应该是可以评估和衡量的,这是教学评价可操作的关键;A是指目标的可实现、可达成(Attainable),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资源与条件设定可实现的目标,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避免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的目标;R是指目标的相关性(Relevant),教师制订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相关,避免目标的随意性;T是指目标的时间性(Time-bound),明确目标达成的时间,便于教师做好教学进度的规划。

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教师要结合学习目标设计匹配的评价任务,让评价任务能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直接检测。有效的学习需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教师设计评价任务时,也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评价任务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得以增强。新课标指出要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也应该表现出多样性,要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要具有反馈性,能够及时、具体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师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教学应确保教、学和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教学评价的实时性、整合性,并确保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凸显评价的多元主体。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即时反应,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评价和教、学的融合。同时,教师要关注评价的反馈性,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为了达到以评促学的作用,教师还应发挥出教学评价的激励性,用评价的结果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评价工具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不同的评价工具,体现出评价工具的多样性。常见的课堂评价工具包括口头反馈、观察、测试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或者混合使用多种工具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学习行为数据和信息。为了使评价工具功能最大化,教师还应该结合工具使用的效果,不断改进和优化评价工具[4]。

教师在使用评价工具时,应注重评价工具诊断性和调控性的功能发挥,利用有效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诊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紧扣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针对性教学,让教和学的需求始终保持一致。

三、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制订明确、可测评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评指引方向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教学,教、学和评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确定明确、可测评的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环节,要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把握各学段的英语教学要点,然后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方法,制订明确、可测评的教学目标,让教、学和评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顺利开展。教学目标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导向,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通过……让/帮助/引导学生……”的句式来制订教学目标,“通过”后面的内容是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而“让/帮助/引导学生”后面的内容是评价的内容,为评价任务的设计奠定基础,确保评价活动能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落实。

例如,对于Our school subjects这个单元,教师可以在解读教材、研读新课标以及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和说,让学生能听懂并会说本单元的词汇English, math, science, music等;2.通过对话演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型I like……/I don’t like……表达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喜好;3.通过学科介绍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喜欢的学科;4.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对教育的认知和文化差异。教师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素养等融入目标体系中,为教师的教学指引方向,并且教学目标是可测评的,能够为课堂评价提供保障。

(二)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以评价任务引出教学活动

在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是一致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内容应紧扣学生的学习目标,要能够将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和程度直观地反映出来[5]。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方式和形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也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根据具体的目标特点选择不同的任务形式,比如作品创作、小组对话、情境表演等。评价任务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为了助推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借助评价任务引出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将评价贯穿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目的。

例如,在Our school subjects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标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以目标1和目标2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与之匹配的评价任务:1.能正确读出本单元的词汇,并说出其含义;2.能运用What subject do you like/have?-I like /have……展开对话,讨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学科。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评价任务引出教学活动,对于评价任务1,教师可以设计“看图说词”的活动,呈现不同科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学科的名称,以此来推进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同步开展。对于评价任务2,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对话活动,两个学生为一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展开对话,并嵌入评价任务。学生完成对话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完成课堂评价,促进教、学、评的有效融合。教师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以评价任务引出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同时推进教学活动的进展,推动教学评一致的进程。

(三)持续观察课堂,即时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同步推进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持续观察课堂,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即时评价,了解学生“学得怎么样”,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名积极的观测者,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并及时做好记录,整理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特点,准确判断学生的学情。教师要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快速评价,并指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学生的评价提供参考。最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Our school subjects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标评价任务2开展情境对话活动,需要呈现清晰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完成情境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将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做出评价。当教师通过评价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句型、不能流畅进行对话时,教师就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围绕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强化句型的使用,以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通过确保教学目标、活动和评价的一致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树立“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制订明确、可测评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与教学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在课堂上以评价任务引出教学活动,并将教学评价嵌入教与学的过程中,即时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龙思慧.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67-69.

[2]陈力.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与英语教学评一致性[J].小学教学设计,2023(36):01.

[3]陈静.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应用探讨[J].校园英语,2023(50):139-141.

[4]鲁子问.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J].英语教师,2023(18):08-13.

[5]雍慧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探索[J].知识文库,2023(15):49-52.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