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思考
作者: 董开慧【摘要】在常规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设计简单,口语交际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交际主题,导致交际活动表面化、程序化;缺乏交际目的、忽视真实意义,导致交际活动缺乏真实性和情感交流。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深度挖掘文本意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提出了在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英语口语能力,为其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信息技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8—0108—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到:“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度融合,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英语教学中,对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内容兼顾的同时学习知识,能够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进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英语教学不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仍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多项研究证据表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使用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具有积极影响[2]。在新课程标准下,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达到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基于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迫切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特别是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城乡)、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教育差异,同时也探索了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并对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口语的重要性。一是实际操作的机会不多,就算是在市区,学生也很少练习英语口语。作业往往集中在写作上,而忽略了口头的训练。另外,由于担心犯错误或同学间的竞争,学生也不愿在班上积极发言。二是由于教室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不能主动地练习口语。比如,教师更多地采用讲授法,而学生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开展互动和口头表达。三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小学生特别容易怕犯错误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小学英语口语化教学为例,在音标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敢开口发言,基本元音的学习也只能复述,而不能了解音标为何物,并且也不会标注音标,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
2.教法过于依赖书本,教师限制语言实践。农村学校因师资力量欠缺和技术资源不足,难以采用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比之下,城市学校由于条件优越,更有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在线交流平台等,以此提升学生口语实践质量。而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教师在转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全面地掌握新型教育方式的知识理念,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无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在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例如没有足够的英语阅读材料、音频视频资源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这与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学校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能够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在线学习平台以及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在教育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英语教师既缺乏足够的资质认证,也缺乏有效的教学培训。
3.难以有效整合电子信息资源。即便在有意识地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情况下,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依然是一个难题。例如,教师如何有效整合电子教材、在线视频和语言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自然的语言应用环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结合课标要求,当前的教学课标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还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如通过情景模拟、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比如,举办班级英语演讲比赛、口语接龙游戏或者为学生播放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影视片段,这样的方法非常常见,但下一步引导基本没有。对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的单元内容改编成情景剧,分组为大家饰演,再按照相关成员的对话和卡通人物图像显示就能够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像木头人一样无动于衷,而是要给予配乐、鼓掌和打卡,让电子资源巧妙融入课程中,让工具也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性。
三、新课标下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开展课堂探究任务。在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已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话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去超市购物、去食堂订餐、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中运用英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英语水平来适当分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机会,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更多地说英语;最后,师生就各自的角色进行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学生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以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 1《My Family》为例,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模拟与课文相关的交际情景,比如使用角色扮演中的小机器人来与学生对话。学生可以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英语,回答小机器人的问题,如询问家庭成员、介绍家庭成员等,真实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口语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更自然地使用英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更准确流利的英语,并且利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有趣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口语的实践中。
2.推行创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创造。在单元课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开展诸如英语游戏和英语配音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In China》中,利用多媒体器材为学生设定相关的交际情景,使用教室中已有的白板或者是其他多媒体,为学生设定互动性游戏,让学生与电脑中的智能人物用英语对话,通过语音AI的生成式输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人物能够跟学生交流对话,教师则需要控制好相关虚拟人物的输入和输出,这个过程要把控学生语音输出的变化,控制好屏幕以及线上线下操作的投射过程,保证对话过程更加真实贴切、生动可观,让相关传统人物在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熏陶意义,完成之后可进一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几个人构成一个小组,小组自主创编对话内容在课堂上表演。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感受英语交流过程中的乐趣和语言的魅力,使得整个课堂充满创造力。
3.融合过程结果评价,落实多元指导激励。小学英语中推行英语核心素养应以英语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评估,充分做到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授“Let’s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时,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做一次“击鼓传花”的小游戏,完成之后由学生进行自主多样化评价,增强整个活动的竞争性。笔者事先准备了school和home的卡片,以及一个小皮球,上课时,让同学们按照顺序坐下,然后把小球随便递给一位同学,笔者则给他们放一首比较快的曲子,让他们把小球迅速地传过去,确保球不会掉落在地,为了安全起见,也不能随便把球扔出去,等音乐停了,就得有三个同学站起来继续练习。站在中央的同学要把笔者手中的“school”或“home”念出来,左手边的同学则说“go to school”或“go home”,右手边的同学说“Let’s go to school”或“Let’s go home”,完成之后,由小裁判和各个组长对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用一个英语单词来作为结尾,比如说:“Nice”“Hurry”等。另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更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帮助他们发现口语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向,利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有趣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口语的实践中。
整体来看,本文通过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AI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在设计具体的口语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的效果,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和活动,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英语口语交流沟通的向往和追求,进而为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27-128.
[2]陈军华.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85-86.
[3]程斌.农村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弱化及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16-117.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