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符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凸显了教育数字化在开辟教育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中的引领作用,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强国的核心引擎,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时代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教育数字化经费长效投入机制,为智慧教育项目的持续发展与迭代升级提供经费保障。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县区级在线教育平台,通过“云—网—端”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打破区域和校际壁垒,推动名校与普通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名校+普校”“学校联盟”“对口帮扶”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要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开放课程等渠道,实现偏远地区学校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时对接,使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与时空限制广泛传播,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教育数字化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教学手段的更新,学习环境的革新,更是对教育本质、目的和价值的重新审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要引导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从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加自如、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和需求,通过分层次、差异化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融入信息技术,以创新驱动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要积极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鼓励教师运用网络备课、教学和教研,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将线下传统教学、线上网络平台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实施更加灵活多样的混合教学、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内驱自主学习、无边界学习和问题化协作学习。同时,设计教育游戏或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利用数字化模拟软件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科学实验或场景模拟,降低实际操作成本和安全风险。利用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育人效果。

要深化智慧教育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持续挖掘并拓宽智慧教育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拓展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精准推送教学资源、即时反馈课堂互动数据、智能辅导与答疑、录制与分析课堂内容等功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针对性。通过学习路径规划,制订学习目标和步骤,监测与预警学习负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科学、高效的智能考试与评价,为教师布置下一步教学任务提供帮助。通过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为不同场景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

(作者系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