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 严继学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精湛的实践动手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其培养与成长,既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痛苦的动态嬗变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联系我省及西部地区实际,笔者认为应着力侧重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要彻底转变陈旧僵化的教育观念,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善于在行业领先企业中发现动手能力突出的苗子,要敢于“下血本”重点予以关照,善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中引进行业精英。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在某一领域或对某一项技术起引领作用者,大胆从政策上予以扶持。
要拓宽人才吸纳聚集渠道。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与办学水平相对滞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尽快更新督察评价观念、建立切实可行的督导评估机制,制定并落实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举措,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职业教育机构及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政府要千方百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相关部门、企业和学校的监督指导,结合省情、地情,拓宽人才吸纳聚集渠道,形成凹地;职业学校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实绩弘扬“工匠精神”,真正办出“职业”特色;单位是人才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要俯下身子为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要落实人才培养使用政策。完善党管人才新格局,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无障碍流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大中专院校与社会组织互惠互通。强化专业设置、优化层次布局、细化类型结构,消除盲点,打通堵点,用政策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要优化人才考核晋升机制。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奖项”等顽瘴痼疾,切实提高考核表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真正将其作为贴心支持与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在各种证件的颁发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监督检查及评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总之,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提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丹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