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意义及方法
作者: 杨丽【摘要】在目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非常必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及时反馈作业信息,助力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文章认为,作业设计形式要多样化,要结合教学实际,实现教材内容和作业内容的匹配;要充分分析学情,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要及时批阅作业,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意义;措施;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5—0119—03
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人的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双减”的实施,除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有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意义
1.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环节。“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因此,教师通过作业设计创新,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设计中以“题海战术”进行知识巩固的缺陷,通过提高学生作业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内容达到预定的强化和复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再通过课后作业梳理知识脉络,从而建立起从学到练的完整闭环,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与传统的课堂相比,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针设计出的作业形式,更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思维方式发展的需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研究其语文学习的要求和困境,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1.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作业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学校要积极推动、鼓励教师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促进课堂作业全面有效落实,使学生“愿做、能做、肯做”。为了达成该目标,教师必须关注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作业实践前充分分析、反馈学情;二是要研究如何实现教材内容和作业内容的匹配;三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作业设计,确保作业设计为“育人”目标服务,而不是循规蹈矩或照搬照抄。此类作业任务的设计,不仅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课本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一作业,多发展”的教学目标。
2.科学设计方案,实现减负目的。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课后作业形式,让作业设计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器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用有趣的实践活动代替枯燥的文字作业,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从知识掌握、方法渗透、教学效率、思维拓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言发展等方面,进行反思、改进,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价值观以及教学理念,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职责,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方案,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才能实现教育水平的优化,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作业内容,才能在“保质保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让学生不至于陷入“题海”困境,从而实现减负的目的。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收集学情信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固定思维,认识到学情反馈对作业完成度的作用。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类作业,哪一类作业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哪些作业死板枯燥,缺少吸引力。小学生的评价虽然单一、片面,但也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中,可以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三、作业设计的类型要多样化
1.游戏性作业。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重复机械的作业,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尝试创新作业的形式。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很难,可以设计游戏性作业。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复习掌握了所学拼音,记住了所学生字,掌握了所学词语,也培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2.书面作业。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进度,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类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收上去后批阅,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口头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以课堂作业为主,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儿歌唱给家人听,可以用一个字口头组词、造句,可以把看到的事情、人物、景色、事物口头说一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实践作业。周末布置劳动作业,让学生洗衣服、洗头,剪指甲,收拾屋子,帮家人干活。这些实践类的作业,既能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发扬勤俭的传统美德,要经常布置此类作业。
5.阅读作业。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并举。低年级,阅读是识字教学的桥梁,又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拓展视野、提高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设计阅读作业时,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提前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定期分享读书感悟,这既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又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1.作业要分层设计。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同一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听课认真,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强,能在第一时间里扎实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给这部分学生设计作业以提升能力为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总体素养。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笔者给A等学生设计的作业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有哪些?从一家人议花生中,爸爸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可以借物喻人的事物?分别比喻哪一类人?给B类学生设计的作业是: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本课的词语,熟读课文,找出人物对话读一读,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分类设计作业,既关注了学生个体,又给学生长远发展铺好了路,使他们乐于接受作业。
2.作业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小学生表现欲望强,急切地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每次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评价,还要注意评价艺术。可以用分数评价、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配上一颗星、一朵花、一个笑脸、一面红旗的简笔画,这种直观的评价,学生会特别喜欢;也可以用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大大的赞、一张精美的贴画、一张可爱的剪纸来评价,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评价,比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摸摸头、握握手,都是不错的评价方式,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书写规范、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作业设计要结合学情。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爱,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加大他们的负担。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做识字卡片,但不能每个生字都让他做识字卡片,可以让孩子在每天的生字里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难记住的生字,做成卡片,这样有选择性地做卡片,不会使孩子有畏难情绪,不会使孩子觉得枯燥无味;中年级学生,写日记,不要死板地规定学生要天天写,写够若干字,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将遇到的可记的事、可写的人、可赞的物,写下来,并与家人、同学、朋友分享,还可以拿到班上朗读,一起进步,这样的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爱做,不会流于形式。
4.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团结进取的精神,作业设计要富有时代特征,要歌唱伟大的祖国,赞美幸福生活。如建党节,我们可以设计“童心向党”为主题的手抄报、演讲稿、书法、绘画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性地完成;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可以设计“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主题的作业。这些作业设计,都突出了时代特征,让学生与时代接轨,做时代的主人。
5.作业设计要考虑实践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比如,我学会了扫地、擦桌子,我学会了做手工,我学会了做一道菜,我学会了洗袜子……这些实践性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可以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早日长大,能为家庭分担责任,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作业的目的和作业可能达成的效果,只有重视作业的质量、作业的形式以及作业后续反馈,才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从而达到真正的“减负”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创新,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并让学生在这种真减负中实现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福田.关于切实推进基础教育减负提质的思考与建议[J].天津教育,2017(07):22-23.
[2]郑小樱.减轻学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J].人文教育,2018(16):92.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