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讲启智润心 踔厉奋发勇担使命
作者: 李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兰州市教育局组织成立了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和“黄河少年”宣讲团,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清廉兰州”建设与青年发展新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机融入宣传宣讲,引领广大师生着眼新时代、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引导广大干部师生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为推动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在“学”上谋创新,让宣讲品牌“亮”起来
一是组建优质团队,打造宣讲“品牌”。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以思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功底强、能讲会讲善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准,将党员干部、“三名人才”、首席专家、青年专家、中小幼骨干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新时代好少年作为遴选对象,经过市、县、校“三级”推荐评比,分别遴选出49名教师宣讲团成员和27名学生宣讲团成员,成立两支特色鲜明、业务精湛的宣讲队伍。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队伍以“小切口大视角”方式,用“青年态”“少年语”等新型话语体系,在“兰州微教育”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网络阵地平台,引导“低头族”走进“指尖”理论课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清廉兰州建设等红色宣传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累计收听33万余人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师生、联系生活的宣讲活动,在思想上团结、凝聚、引领、带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中,塑造“兰州教育特色”的理论宣讲品牌。
二是加强理论培训,提升宣讲品质。为有效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知可感的宣讲效果,兰州市教育局宣讲理论专家团队根据市委宣讲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市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提纲》,正确把握宣讲内容,及时跟踪宣讲情况,广泛挖掘并宣讲改革、奋进、发展中的“兰州故事”。先后邀请甘肃省思政名师、兰州市思政名师、兰州市青年专家、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以及兰州市“三名人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作为宣讲培训专家团队,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有广度,实施宣讲“导师制”,采取“一对一”“分段式”“分主题”的培训,在选题、课件构思、语言用词、逻辑表达、礼仪等方面提供指导,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宣讲理论水平、宣讲能力水准。针对“黄河少年”宣讲团配备“一对一”辅导教师,实行“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宣讲辅导策略,提供宣讲技巧、宣讲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指导,全面提升“黄河少年”宣讲团的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让宣讲更有力、更出彩。例如,在《我们与兰州的十年》宣讲中,指导教师对宣讲的背景意义、宣讲内容、宣讲方式等提出总体性建议,宣讲员刘芷诺同学不断打磨自己的讲稿,不断提升宣讲技能与自身状态,从而增强宣讲效果。
三是注重行思结合,建设宣讲队伍。“行而有思,思而行远”,在宣讲过程中,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通过“宣讲+”的创新模式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与总结。“宣讲+交流”,宣讲团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阐述自己的宣讲方向,在交流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宣讲内容;“宣讲+集体备课”,宣讲员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宣讲视频展示和个人陈述,并结合自己的宣讲内容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提升宣讲能力;“宣讲+总结”,在宣讲总结工作中,通过核查宣讲信息、“兰州微教育”展播、专家评审等量化打分,评选优秀宣讲员,同时对理论宣讲工作的成效、下一阶段的前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总体性阐述,为下一阶段的宣讲工作做好准备,进而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宣讲、会宣讲、善宣讲的宣讲团队伍。
在“知”上下功夫,让宣讲“活”起来
一是宣讲“多元化”,传承时代精神。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着眼实际教育情况,因地制宜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融合甘肃省、兰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时空上的便利性和情感上的亲近性,系统挖掘文化、校史等资源,依托会宁会师遗址、娄山关、腊子口、六盘山、兰州烈士陵园、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发端并形成于甘肃省的南梁精神、会师精神、铁人精神、莫高精神、新时期形成的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的当代愚公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和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有机融入宣讲内容和主题,在宣讲形式上积极创新,采取“常规式”和“菜单式”相结合的宣讲方式,开辟了各种形式的宣讲,制作H5、AR、VR、微视频、微动漫、互动海报等既可读、可听、可看,又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多样化融合宣讲作品,引领广大师生着眼新时代,坚定不移听党话,勇立潮头跟党走。

二是宣讲“思政味”,筑牢师生信仰。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把宣讲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上,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上,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上,全面加强宣讲内容与思政课相融合,深入教育生活,广泛挖掘生长、发展中的教育元素,深入社会生活,广泛汲取改革、奋进中的思政元素,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探索直抵内心的传播路径,发出当代青年和教师的最强音,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守法纪、明是非、知敬畏、尚德行,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在“信”上出实招,让宣讲“实”起来
一是宣讲“聚云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兰州市教育系统“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对宣讲内容选题立意深远,政治站位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聚焦“五个牢牢把握”学思用,自觉运用“六个坚持”知信行,找准宣讲切口,遴选优秀成员制作20期“微视频”,并在“兰州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累计点击量超10000次,营造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其中,“金城红烛”宣讲团景耀勇老师以《中国式现代化和思政课程建设》为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和教育教学开展宣讲,激励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芯雨老师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式,宣讲《“中国魔方”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黄河少年”宣讲团侯星妤同学以《学习二十大乐做黄河娃》讲述了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成长故事;潘玥颖同学以家乡兰州的黄河文化展开《让幸福黄河装扮美丽中国》宣讲,向广大师生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是宣讲“中国红”,讲好幸福故事。“金城红烛”宣讲团注重实效性,立足教育实际,将传承好家风、回望家乡变化、传承红色基因、传承陇原精神、巩固脱贫攻坚、发扬航天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学习时代楷模建功新时代等有机融入宣讲,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作出的战略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到攻坚推进“强省会”重振兰州辉煌的具体行动中,为凝聚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团结奋斗合力。“黄河少年”宣讲团宣讲员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化身“小小解说员”,以行走的方式宣讲,引导广大师生走进英雄先烈挥洒热血、英勇战斗的光荣事迹,走进沈家岭战役区,切身感受兰州解放战役的雄浑悲壮,以亲历现场感受、亲闻英雄讲述、亲身涉足感召的体验,净化深化精神世界,宣讲演讲、演绎传颂,让革命故事时时、处处、代代相传,理解中国人的灵魂、骨气和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兰州市教育局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行动”“黄河少年培育工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金城红烛”“黄河少年”宣讲团宣讲作用,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精心设计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式,向师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清廉兰州”建设等主题宣讲活动,让红色宣讲启智润心,激发干部师生踔厉奋发、担当使命,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加强实践历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兰州教育特色宣讲品牌。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