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区“联校走教”活动方式探索

作者: 沈永杰

【摘要】在农村乡镇薄弱学校或教学点,音体美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学校美育的正常开展,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有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音体美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加强薄弱学校或教学点学生的美育,培养学生爱美、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全面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力,文章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音体美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阐述在乡镇学区开展音体美学科“联校走教”活动的意义、价值及其必要性,积极探索“联校走教”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以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联校走教”;边远薄弱学校;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5—0050—04

在很大程度上,乡村教育质量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1]。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支撑,办好小规模学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2]。近年来,教育公正、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日益关注的焦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学校通过定期沟通、校际竞争、学区统一管理、校园联合、学校对口支持、乡村教师走教等各种途径,在乡镇区域内着重推进中心小学教师到乡村小学及教学点交流轮岗的走教制度和措施。“联校走教”活动是响应国家号召,促进边远薄弱学校学生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开展“联校走教”活动的有效做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一、“联校走教”的概念及意义

“联校走教”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校在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形成互助、帮扶关系的交流活动。一般指师资力量较强的中学或中心学校结队帮扶边远薄弱学校或教学点的教学。由中学或中心学校优秀的专职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联校走教”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乡镇边远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了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了边远薄弱学校艺术教育欠缺的现状,使边远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边远薄弱学校或教学点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众多农村家庭受到“进城务工潮”的影响,将孩子转到城区学校随亲就读,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随之减少,尤其波及到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这些学校由于学生人数锐减,出现年级断层、部分班级没有学生的现象。学区只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将这些学校富余的教师调配到其他学校,致使边远学校的学科资源尤其是艺术教育方面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现状更加凸显。学生艺术教育不足,阻碍了乡镇学区学生美育整体推进和质量的提升。由此,创新艺术教育模式成为农村艺术教育的一项紧要改革任务[3]。

三、乡镇学区“联校走教”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教学理念、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并不乐观[4]。针对农村乡镇学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弱、音体美艺术教育不足的现状,学区积极组织开展“联校走教”帮扶活动十分必要。开展“联校走教”活动能转变乡村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为乡镇学区师资均衡发展和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探索出新模式,开辟出新道路。通过“联校走教”活动的开展,补齐边远薄弱学校艺术教育短板,全方位培训和提升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艺术素养,提高边远薄弱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开展“联校走教”活动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和流动,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的目的,使边远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和中学、中心学校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服务;其次,以强带弱,使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引领示范作用,指导和培训薄弱学校的教师提高音体美教学水平,增强边远薄弱学校的音体美师资力量;最后,通过优秀教师的走教活动,在边远薄弱学校开展示范教学、专业课培训、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逐步提高边远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带动音体美教学步入正常化教学轨道。

四、探析乡镇学区开展“联校走教”活动的途径

“联校走教”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乡镇学区的统一规划和组织,需在学区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同时还要加强“联校走教”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和引导,组建“联校走教”活动团队,组织和确定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到“联校走教”结队帮扶的队伍中,并加强走教教师的管理、评价和考核。

(一)确定“联校走教”帮扶对象

确定“联校走教”帮扶对象的原则是,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或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点对点帮扶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的边远薄弱学校。学区精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性强且专业知识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音体美支教帮扶团队,由学区统一组织,制订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帮扶活动。并根据各学校发展情况,确定帮扶学校和受援学校,从帮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艰苦边远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受援学校走教。

(二)明确“联校走教”目标任务

1.组建“联校走教”帮扶优秀团队。学区从乡镇范围内选拔音体美专业教师组建“联校走教”团队,到无音体美专业教师或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足的薄弱学校开展走教活动,以专业课示范教学和教师培训为重点,帮教和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体美教师的专业特长。在走教帮教的同时,对受援学校非音体美专业任课教师开展弱岗培训,规范示范音体美教学,解决受援学校音体美教学力量薄弱的问题,提升受援学校音体美教学水平。同时,学区在管理、考评、资金等方面为走教团队提供制度保障。

2.落实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各走教教师要在学区“联校走教”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和相关制度要求下,严格按照专业学科规范要求,精心制订走教学科教学计划和弱岗培训计划,制订学科走教目标任务。走教内容要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与现行教材同步,做到授课内容全面,培训内容具体,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尤其对薄弱受援学校兼职教师的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有操作性。走教教师专业学科最少确定1-2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走教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体美教学能力。每个走教教师重点培养1名兼职教师,受援学校可通过校内公开课的形式评价和考核兼职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水平,以检测和反馈走教教师的弱岗培训效果。

“联校走教”活动目标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方面,走教教师要按照学区“联校走教”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严格落实学科教学目标计划,切实完成走教工作目标任务。例如,在音乐教学方面,走教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唱歌方面,教学生唱会基本课标要求的歌曲;乐理方面,教会学生初步认识简谱,并且会唱、会读最简单的曲子,教会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音乐素养培养方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初步塑造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实践活动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会学生使用一种键盘类乐器,每学期教会一首简单的乐曲。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不少于三次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红歌比赛、校园音乐节等,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体育、美术教学也是如此,要完成相关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师资培训方面,走教教师从教学目标确定、授课规范要求、授课内容、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受援学校音体美兼职教师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弱岗培训。培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后,走教教师要开展一次示范课教学,组织受援学校的音体美兼职教师观摩听课,加强对受援学校音体美兼职教师课前准备、教学目标任务制订、教案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指导,肯定其教学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经过一学期或者一年的走教帮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受援学校音体美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让受援学校教师能完全胜任专业课的教学。

(三)切实做好“联校走教”活动的考评和成果反馈

1.加强走教教师的管理和考评。“联校走教”活动要取得实效,就要加强对走教教师的管理和考评。走教教师在走教期间,应该和受援学校教师同管理、同标准、同要求、同考核,做到课时量、工作量相同,教案审阅、作业批阅一致,在出勤、排课、管理、考核方面同一尺度,统一要求。同时,受援学校要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做到课时不少、任务不减、要求不松。各走教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自觉遵守走教学校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受教学校完成各项工作。走教教师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支教学校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培训,上好示范课,做好培训和专题讲座。

每完成一次走教任务,受援学校及时对走教学科教学、教师培训指导进行书面评价,并在完成年度走教任务后,由受援学校综合考评教学情况,交由乡镇学区审定,评定走教教师是否认真履行了走教工作岗位职责,是否完成了走教工作各项目标要求和任务,是否在受援学校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是否提高了受援学校音体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否带动受援学校提高了音体美教学质量。根据综合考核,学区对完成走教任务的教师颁发证书,并给予表彰。

2.加强“联校走教”活动的成果反馈。“联校走教”活动是否取得了实效,是否有效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要从成果的反馈上检测。除学区和受援学校的考核评定外,还可以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全学区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例如,在重要的节日节点,举办“学区艺术教育成果展”等活动,成果展可分为节目表演和成果展评两大类。节目表演主要是受援学校展示音乐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如小合唱、舞蹈、独唱、器乐演奏等,通过节目展示,促进和提高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更好地检测受援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和开展情况;成果展主要展示受援学校学生创作的美术、手工、绘画、剪纸等方面的作品,通过展评,检测受援学校的美术教学成果,提升学区美术教学质量。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可以举办运动会等体育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检测受援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总之,“联校走教”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乡镇学区薄弱学校的艺术教育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解决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形成了以强带弱、支教、走教的帮扶模式,使薄弱学校学生享受到了同等条件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受援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促进了薄弱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孟玲.组织承诺视角下乡村教师走教模式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9:148.

[2]牛震乾.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生发展及路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02):75-78.

[3]魏志鹏.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2(15):147-149.

[4]徐主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18):31.

编辑:徐春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