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孩子的心灵

作者: 卢七主曼

暑假期间,由于工作需要做一份田野调查,我去了大山之腰岔子村一名叫加措的留守儿童家里。加措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只有奶奶照顾他的生活。眼下正是放暑假的时期,对于孩子来说本应是很快乐的。可是我看到的加措,却是一脸的忧伤,满心的愁怅!

加措的奶奶担忧地说:“老师,我家这个娃,自从他的阿爸阿妈外出打工,越来越来没有言语了,心里像是揣了块石头。”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活泼,在加措的脸上一丝都看不到,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就变得这样了呢?

正当我疑惑的时候,加措的奶奶被邻居家叫走了,单独留下我和抱着笔记本的加措。我走近他轻声问:“我能看看你的笔记本吗?”他有点难为情,还是双手递给了我。这是他的日记本,日记里的字有的被水洇了,模糊看不清楚。

2020年5月5日,加措写道:“我夜夜都梦见阿妈回来了,可天亮了,什么都没有。我很害怕阿妈走了的日子,院子里落满灰尘,太阳也不温暖了!”

2021年6月1日,他写道:“开心的小麻雀跟着妈妈在我家院子里唱歌,一会儿在杏树上,一会儿在暖廊外,它们开心极了!我真想让自己变成一只小麻雀,每天跟随在鸟妈妈的身旁……”

接着,我快速地翻到2022年12月30日,他写道:“寄宿了五个月的学校生活结束了,回到家里,我走遍所有的房间,都没有阿妈,奶奶摸着我的头问:‘想阿妈了吧?’我点了点头,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那些看不清的字是被孩子的泪水浸渍了。我把日记本递给了他,拉着孩子的手,从里屋走到暖廊外面的菜园里,孩子突然指着菜园墙根的一棵柳树说:“老师,这是鸟窝,小鸟都在窝里边。”我俩走到鸟窝旁边,踮起脚跟看了一下,小声对他说:“鸟妈妈不在。”他又拉了一下我的手,示意我们离开。

出了菜园,加措对我说:“鸟妈妈去找食了,晚上才回来呢!”“哦,这些小鸟一整天都见不着妈妈,这些小鸟哭不哭?”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它们不哭,它们在一起讲故事、唱歌、跳舞,很热闹呀!”

“是吗?小鸟真厉害呀!没有鸟妈妈的陪伴,它们照样生活得很开心!孩子,你也一样。虽然爸爸妈妈外出不在身边,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也没减少,所以不要难过,要勇敢地接受并学会适应,何况你的身边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关心着你,你一点也不孤单。”我摸着加措的头说道。

最后结束家访时,加措告诉我:“老师,我要向小鸟学习,阿妈不在的时候,我要和房前的拉姆、房后的吉美一起讲故事学习。他们都会讲故事,讲的故事可感人了……”说完我对着加措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家访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样的家访,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除了要关心、爱护他们以外,还要在日常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教会他们自主生活的知识,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单位:卓尼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编辑:郭裕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