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昕安

今年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各地各校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活动,充分展现了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弘扬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师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在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自信自强,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各地各校要加大力度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使命担当。要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优化举措、创新方法、持续推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引导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加强师德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建立完善的师德监管机制,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师德师风。在教师招聘、考核、奖惩、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坚持师德为先,对于师德问题,应该加强追责问责,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规范教师行为。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教师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意识。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优化师资配置。要按照公费师范生培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计划”、“国优计划”等专项计划,为基层学校不断补充高素质优秀教师。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教育片区等形式的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校际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实施校长、骨干教师有序交流轮岗,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加快实现区域内校际师资均衡配置,特别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尽快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教师培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培、省培等培训计划;根据具体需求,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按需培训,学校可以成立自主教学研究小组,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科研等问题,通过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评估反思会等形式,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梯队培养,尤其是对新入职老师,要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第一位,为新教师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导师制度等,提供课程培训,利用团队合作、以老带新等见习培养制度,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教师。

加大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和体现中小学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晋升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与支持,畅通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政府应该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特别是对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教师,不断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激励他们扎根基层,长期从教,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静心从教,幸福从教,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教育强国需要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广大教师要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