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丽梅【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倾听能力培养,学生不会倾听、不愿倾听等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倾听能力减弱问题越来越受到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培养倾听习惯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认知和了解、掌握小学生基本需求、情感、态度、想法等心理反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从积极的心理认知、认同出发,从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入手,强化榜样引领、创设良好倾听情景,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从学生基本素养出发,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学生倾听的品质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倾听能力;归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113—04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倾听能力培养,学生不会倾听,不愿倾听等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倾听能力减弱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首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小学语言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升学习语言和思维品质的重要保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不断加强学生倾听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夯实底色。
一、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倾听能力培育的现状分析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从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生最早学习倾听出发。倾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开端。长期以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舍去基本的倾听能力培养,重点围绕说读写能力构建,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最真实的生命需求,根本无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发展观。对此,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陆续选派教师赴兰州、北京,上海等地的20余所小学观摩学习。通过面对面交流,大家的感受是:课堂上师生说得多,精心倾听得少;课堂教师在说,学生也在说,看似十分热闹,其实少了核心素养的关注。思维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你说罢了我来说,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的情景,但很少有教师设计安静倾听的教学环节。
调查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分析,还存在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师生认知度低。笔者在甘州区××农村小学四年级32名小学生学业检测抽样调查中发现,99%的学生能说,98.8%的学生会读,92.3%以上的学生会写,50.2%的学生不会听。二是心理认同低。教师对学生听不进去、听不懂等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不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的诱因,且缺乏必要的补救措施。三是与思维品质培养融合度不够。越偏远的小学英语课堂问题越严重,课堂上大多是语言的output,即输出,而忽略了学生的input,即输入,课堂教学活动被读、说、写等内容填得满满的,很少有倾听教学实践活动。四是知行不统一。倾听是人潜在能力和外在修养的集中表现,如果课堂教学一味追求热闹,忽视倾听实践环节,长此以往,学生综合素养一定会因为“听”的问题而大打折扣。
二、小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培养心理归因
对学生来说,培养倾听习惯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认知和了解、掌握小学生基本需求、情感、态度、想法等心理反应。笔者根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发现模仿心理、认同心理、从众心理是影响和弱化学生倾听能力的主要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仿心理。在当前英语课堂上,不仅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更可怕的是这种忽视倾听的教育,导致后果是让学生说的时候,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等等。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模仿对象,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模仿心理,容易受教师行为的影响来确定自己的行为。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表达的方式和语气,耐心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要,尽可能做学生倾听的表率,如“孩子,你说,老师听着。”“你还没有说完,慢慢说,老师听着呢。”研究发现,会倾听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出会倾听的孩子;一位善于倾听的孩子,思维越来越清晰明了,表达也越来越有条理性。
2.认同心理。“听话”的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家长式教育的基本方式。在现实课堂中教师一直以长者自居,多是“我说你听”的训诫,很少有“你说,我听”的谦让。传统的教养方式,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自主倾听的行为取向,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能力形成。笔者发现,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是被动的,跟教师学发音而很少悉心倾听,也没有比较教师发音和自己发音的差别、异同;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说与读的效果,很少关注学生倾听动机、听后的情绪等心理反应。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解决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学科加强倾听能力培养,首先要实现对“先听后说”行为的认知认同,即让学生懂得,学习英语先从倾听开始,在积极倾听中锻炼心智,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产生积极认同,自觉内化为自身专注倾听的特质,并以实际行动在日常交际中运用。
3.从众心理。观察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般情况下,学习英语主要目标是学生为高考做准备的,我们对农村一所小学的六年听力测试成绩做了一次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听力误差为50%,也就是50%的学生听力水平处于低下水平,正确率为100%的几乎没有。英语学科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但只要是国家课程,都担负着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一样都不能少,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避熟就轻,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从积极的心理认知、认同出发,从培养学生倾听习惯递进式入手,强化榜样引领、创设良好的倾听情景,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从学生基本素养出发,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学生倾听的品质和能力。
1.榜样引领——激发学生倾听能力发展的动力。“教师是否具有倾听的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1]。”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应该树立榜样意识,成为生命倾听的首席。一是要倾听学生的需要。小学生的需求,往往不是通过语言传输的,它可能是一次模糊、碎片化的发音,或是一个无奈的感叹以及一声叹息,或是情不自禁地哭泣,对这些声音所表达的需求和愿望的倾听、回应就成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二是要倾听学生的情绪。一个擅长倾听的教师,会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因此在课堂上或者课堂下,教师都应该俯下身段,用心倾听,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尊重,最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三是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孩子也是有思想的,小学生的想法可能是零散的,但就是在这种碎片化的想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2.交流对话——强化双向互动的倾听实践。“倾听不单单是去聆听个体心声,还包括群体意愿的关注”[2];笔者认为,倾听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精神成长与心灵成长的过程。一个沉浸在语言互动实践环境的学习者,会获得很多的语言表达机会。由于英语并非是我们母语,小学生会产生暂时的认知空白,不知道如何表达,从而造成认知上的障碍与焦虑。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倾听、培养倾听习惯、提升倾听能力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英语课堂只重读写,而忽视倾听,变成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一枝独放”。笔者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互动倾听的实践情景,以此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悟、提升倾听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创设学生自我介绍、祝贺感谢、求助于人、主持会议等互动倾听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安静地倾听,听他人对话语气、听同伴评价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能倾听,会倾听,听出味道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对音乐表演、肢体表演、角色扮演有浓厚兴趣的年龄特点,笔者在小学四年级设计了一场“接待客人”的互动式情景剧,让学生按照迎接客人、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表演,迎客时说“who”“Ask him in”并问好;待客时说“give up(让座)、make(端茶)”;送客送到门口、挥手说“good-bye或see you again(再见)”。提醒孩子们在课堂保持绝对的安静,在倾听中洞察说话者内心,判断主人或客人的情感及思想,体察不同学生在待人接物的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同桌对练,制订新的“接待客人”计划,并上台表演。
3.授之以渔——生成学生倾听的思维品质。听是人类接触外在世界的重要凭借,要学会一门语言,并不只停留在听到他人怎么说,在低水平模仿中重复,而要像竹笋拔节一般,节节生长,从简单的音节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文化认同,“‘倾听’是被动的,在教育工作者方面是主动的,他们应该把“倾听”作为自身的教育理念。”[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设计运用bingo的猜谜游戏、listen? ing competition的听力活动,激发并引导学生使其思维走向深处。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My family”这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展示自己家人的照片大约10秒,并且要求这名学生用英语描述其中一个人的外貌,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提问:“安静地听一听,这是谁?”“再用心听一听,还听到了什么?”在活动中输出如“安静、用心”等基本的倾听方法,引导学生从“谁”是感性认知生成“还听到什么”发散性思维。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经历了直观思维到发散思维的渐变。游戏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获得准确信息,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在常态的英语课堂中,笔者还发现个别学生经常会出现发音奇怪、答非所问、主次不分、甚至不知道干什么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听、不善于倾听的缘故。因此,笔者从课前入手,逐个谈心了解情况,改变教学策略,首先给刚入学的孩子立规矩,告诉孩子“要想学好英语,先要学会倾听。”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让倾听意念深深埋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其次,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前安排三分钟的听力训练时间,或是一组日常对话,或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反复听,听对话中所表达的情感,歌曲所蕴含的思想,几年来雷打不动。笔者认为,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积蓄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有意识发错音、说错词,在轻松愉悦情景中,提醒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4.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倾听的信心。“倾听”往往被当作“听见”会“听话”,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倾听是一种修养,包含尊重、细心、信任等情感因素,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评价给学生带来自信和成功体验。首先是“挑毛病”评价。改变听话顺从的错误认知,鼓励学生向教师和同学的发音挑毛病。“挑毛病”评价方式激活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由此延展开来,推行同伴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激发了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的积极性。二是包容性评价。人是有差异的,在倾听教学中孩子的差异性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距,因人评价,因差评价。面对学生倾听不认真,不专注,听话听一半等行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错误、包容落后,鼓励纠错,激励孩子走向自信。三是赞赏性评价。例如优秀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用“well done”“give me five”等的方式,给学生评价。即便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教师也应该用“You really do a good job.”的方式来鼓励他,并期待学生下一次发言。个别学生在听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时间,“再说一遍,好吗?”“慢慢说,大家听着呢?”听完后给予鼓励,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引导学生自信地学习。
总体来说,“新课标”所提倡倾听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在语言的教学实施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简单的关注知识到关注“人”核心素养的根本转变,其本质是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良好修养和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引领。从这个意义来讲,小学英语倾听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意味着课堂教学将会由语言的传输走向核心能力的建构,学生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也意味着在倾听教学中,让更多的孩子自愿打开耳朵,倾听自己、倾听他人,倾听自然、倾听世界,倾听远方……使学生终身教育,终身倾听、终身发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
[2]包丽莎.有效的沟通从倾听开始[J].山西教育,2015(05):26-28.
[3]肖映铭.教师要学会倾听[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07):91-92.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108)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