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耕耘育桃李
作者: 杨斌海 陈有金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个个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王发家
如水的时光静静地流淌,悄无声息地偷走了他的青春;岁月的齿轮缓缓转动,在他身上留下了道道无法复原的痕迹。但是涵养师者匠心,厚植教育情怀的印记也在他身上熠熠生辉,愈发光亮。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摸爬滚打,二十年储备积累,我感觉越来越有精气神,教书育人的魅力就在于师者对杏坛的热爱和执着。”谈及多年的教学生涯,民乐县第一中学教师王发家感慨道。
2000年8月,王发家参加工作,随后陆续担任数学教师、特部年级主任、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副主任、教导处主任、纪检书记,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年级主任”。2015年9月,王发家获得首届“民乐名师”荣誉称号;2012年5月,获得张掖市“‘五一劳动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5月,获得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不论担任何种职位,承担何种工作,似乎都不会浇灭王发家身上的热情。不论取得多少成绩,获得多少成就,似乎都无法满足他对自己的要求。为人师表、潜心育人的执着和坚韧,敬业上进、求实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成为了他的精神标杆,永不止步。
学高为师传道授业
王发家认为:“课堂是一个教师真正的天地,教好课是最根本的事,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因此,他非常注重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强化业务技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超前的教改意识,王发家积极钻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模式新颖独特。
多年来,王发家一直担任着高三毕业班和创新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始终能够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全面研究高考形势,悉心捕捉高考信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高考的知识点入手,二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认认真真上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后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深入挖掘教材,多方查阅资料,深刻地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他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中心”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王老师的教学精益求精,讲课深入浅出,教法灵活多样,教态亲切自然,我们听得轻松,学得高效,听王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毕业多年的学生谈起王发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消除弱科对优生发展的制约,王发家在班内首倡建立“一对一优生弱科跟踪辅导”机制,让教师从根本上明晰学生的“短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效地突破了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为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整体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发家精湛的教学水平、个性的教学艺术也换来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承担高三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中,王发家所任班级成绩在全校同学科中遥遥领先,高考成绩屡居全市第一,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润物无声精益求精
在担任班级管理工作时,王发家的秘诀是,教师只有从心里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反过来“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信其道、乐其道”。所以,他始终坚持把爱作为教育的工具,把爱作为沟通的桥梁,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他加大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唤醒自我意识,生成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又注重传授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放松、收获融为一体,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地和各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方法的班主任,他所带的班级学风浓厚,氛围民主,学生自觉,集体荣誉感强,作为他班级的任课老师,我很幸运,我们都喜欢和他共事。”一位和他搭档过的老师对此说道。
2007年民乐一中决定成立重点班,王发家被确定为理科重点班班主任,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班级99%的本科上线率,创造了学校升学史上的记录。2011年,王发家又被确定为冲击清北等名校的理科班班主任及数学教师。在高考冲刺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早上,他都要比学生早到半小时,迎接学生,陪着学生早读。中午一点和晚上十点半,他都准时组织学生午休和就寝。一位毕业生回忆道:“每天只要看到王老师在教室门口,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许多,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陪伴的日子,真好!”
除了在学生的学习上尽心尽力,王发家在生活上对学生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生病了,除了亲切的问候,他还及时嘱咐和督促学生吃药。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流感,他积极安排学生对教室和宿舍消毒,对感冒严重的学生,为了不耽搁学习,课余时间还会陪同其打吊瓶,辅导作业。为了方便学生,他还经常让自己的母亲煎药并送到学校。

王发家所带的班上曾有一个自闭沉默的男生,通过了解,原来父亲去世,母亲患病,这样的家境让这个孩子很自卑,不愿与别人交流。王发家知道后,主动与该生谈心,给予该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正是这样的爱和真诚,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他明白了苦难从来不是能打倒人的东西,家境也不会成为自卑的根源,精神和信念才是一个人的支撑。经过王发家的开导和陪伴,最终这名孩子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自信地书写着不甘堕落、无惧挫折的靓丽人生。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2013年王发家开始担任特部年级主任,学校也一直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委托于他,特部多年成功的经验告诉他,师生的融洽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是有效开展针对性辅导工作和培养尖子生成功的重要秘诀。
作为年级主任,他特别注重树立师生的团队意识,带头倡导全体师生应该为梦想和荣誉而战,确立和谐、创新、高效、卓越的培优宗旨,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彰显个性、勇于担当、全面发展、迈向卓越的培优目标,细节致胜、活动激趣、指导提效的培优方法,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培优精神。带领全体教师对学生真心付出,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倡导教师要用心走近学生,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跑早操,做课间操,宿舍楼检查时提前到宿舍和学生谈心。
除此之外,他还推广了以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依托的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工作策略,建立以梯队培养、目标激励、拓展视野、共同成长、全面发展、精准辅导为理念的创新培养机制。组织开展多方面、深层次、正式和非正式的班内科任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会,策划师生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等。这些决策的推进和落实,为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良好的决策意向和行动指南。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在他的指导下用三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了县级优秀班主任,这位年轻班主任说:“王主任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作为班主任的胸怀,他的方法也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我的成功,离不开他三年的指导、陪伴和鼓励。”
善于总结潜心研究
在教育教学中,王发家深入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新动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在细节中下足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品位,使自己的教学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孕生教学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并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巧妙地反哺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法之中求得法,在王发家的潜心研究下,教学论文《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改实施策略》在《吉林教育》2010年第7期发表,《让县域高中数学教育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一期发表。2011年参与的课题《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获张掖市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参与的课题《新课标下学科间的综合性研究》荣获张掖市第十一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年主持的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化优生培养机制,构建优生成长共同体》通过鉴定。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王发家正是秉持着这份教育教学理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团队,热爱学生,获得了事业上的乐趣,赢得了教师团队的支持和协助,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扎根教育的一名耕耘者,作为教书育人的擎火种者,王发家将一如既往,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义无反顾地将火种传播下去,传给老师,传给学生,在更高更远的境界中,用自己的智慧、热情和爱心谱写新的教育篇章。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