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知识融合探索

作者: 窦亚静

【摘要】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重点在于打好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从而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教育目标逐渐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学科教师应了解各学科发展与改革的特点,结合学科优势,实现学科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层次了解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围绕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融合,探究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9—0091—03

新时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均发生了改变,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的教育热点,也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养尤其重要,这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学科融合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探究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点,通过融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

核心素养有认知性素养以及非认知性素养组成,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的融合。从认知性素养来看,主要涵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究能力;而从非认知性素养来看,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出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新时期,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遵循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做好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可以促使教学更高效。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被称为“生活化的数学”。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运用教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究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推行的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挖掘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点,进行学科知识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目前,数学新课标提出“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将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有效融合,符合现阶段新课改的实际要求。教师可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融入语文学科知识内容,以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文学科知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开展数学活动,需要学生具备语文基础。学生通过阅读,从小学数学教材中获取关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把握关键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学科之间有合适的融合点。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容易忽略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无法实现知识的融合。在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两门学科学习有合适的融合点,比如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如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将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有效融合,能让学生有效提升综合能力,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面临的问题

1.学科融合流于形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融合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以此优化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学科融合流于形式,并未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发挥学科融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2.学科融合缺乏有效实施路径。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融合,不断优化。同时,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整合,而是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学科目标等方面的融合。就实际而言,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未能深入理解学科融合的价值和要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没有发挥语文学科的整体优势和特点,导致学科整合成了学科“叠加”,无法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抓住学习重点,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学科融合中,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要素。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再单一地教授学科知识,而需要将语文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在学科融合方面缺少相应的思考与实践,导致学科融合效果不佳。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数学学科融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实现学科融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升学科融合能力,提升学科融合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应主动优化学科融合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创新融合方式。另外,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从而有效进行学科融合,全面推动教学改革。

2.找准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的融合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关键。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意,获取关键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语文学科中“乌鸦喝水”的知识点,让学生回答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这一环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出与体积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

3.注重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将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知识有效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学科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自主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分组,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展示组合图形,让学生说出从前面、左面、上面视角看到的图形,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员回答问题,阐述原因和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各组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讨论的过程中表达想法,很好地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4.融入学科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为了实现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在数学知识点学习中适当融入语文元素,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到别具一格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节的知识点融入语文古诗,让学生从古诗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让学生阅读《江南》这一首古诗,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首古诗中“鱼”出现了几次?整首诗的字数是“鱼”字的几倍?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找准知识学习的融合点,提升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春国.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知识的整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9):01.

[2]何苗苗.实现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1(06):31-32.

[3]温利华.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J].数码设计(上),2019(06):51-52.

[4]刘艳.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J].幸福生活指南,2019(15):01.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整合必要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020)

编辑:彭雪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