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

作者: 包含发

【摘要】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学会“站在学科整体上审视和思考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提高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文章主要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085—04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显示,从2022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从“技能导向”转向“素养导向”,这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在新课标下开展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

(一)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的定义是,身体活动、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是,体育与健康包括身体活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描述是,使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形成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从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中挖掘出更多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将它们有机整合,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主题学习。“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和感受;三是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四是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每一个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征,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握。

(二)核心概念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概念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一是从学科特征角度看,二是从学习对象角度看。

从学科特征角度看,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中心,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学习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既可以是单一学科领域,也可以是跨学科领域;既可以是学科领域内部的问题解决,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从学习对象角度看,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组织,将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进行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在多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将学科知识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二、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特征解析

所谓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某一学科的内容和问题,在教学中将其他学科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培养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征解析如图1所示。

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0

(一)内容由“零散”转向“整合”

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在某一学科的基础上,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与体育知识、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因此,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体现“整合”特征,这要求教师在开展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基于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整合,使教材内容由“零散”转向“整合”。例如,在学习初中“足球”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两个主题:一是足球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知识体系涵盖了人体运动与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足球运动规则等学科的知识。二是足球课程是一门以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运用、足球文化等。在设计两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将两个主题整合在一个单元里,使学生通过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对足球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主题学习活动。如在设计“篮球”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要挑战”活动:教师将篮球放在球场中央,让学生依次尝试投篮,投不中时教师给予鼓励;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要求,练习投篮;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点评;教师安排比赛,比一比哪一个组得分最多。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之情。

(二)能力由“习得”转向“迁移”

在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所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多学科融合、多学科互动中所获得。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特点、技术要领、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等知识与技能有效整合和归纳,最终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围绕“篮球运动中如何运球”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项目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运球绕杆运球”“运球绕杆上篮”等方式。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项目特点和技术要领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提高学生利用不同项目特点和技术要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把运动技能迁移到其他项目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由“浅层”转向“深层”

在开展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创设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感悟,从而真正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新课标中关于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知识与技能”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这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表明知识和技能只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

2.从“过程与方法”转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经常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讲解,但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3.从“知识与技能”转向“综合实践能力”。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小组合”“大组式”的教学方式,但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突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技能的综合运用,强化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三、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

(一)学科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初中体育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来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通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来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中有关地理位置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地理位置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以及运动路线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这些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又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中关于人体免疫功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知识融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掌握一些呼吸、循环系统的技能。通过初中体育教师对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物理学科中有关力学、热学、电学等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学习概念[2]。

(二)开展主题教学,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科整合、知识融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围绕“体育与健康”这一主题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主题教学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整合与重组,以问题情境为载体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主题为载体,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整合与重组,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主题。首先,需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后确定一个研究问题[3]。其次,以学习的主题为中心将这些问题整合与重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与重组后形成新的学科内容。例如在学习篮球时,可以围绕“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活动,进而对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战术进行了解、掌握及应用。最后,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和问题情境的整合与重组,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时,教师可以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设计“如何运球”这一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三)以问题为导向,注重问题探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终点[4]。在开展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在“球类运动基本知识”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篮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哪些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可以先从篮球运动的历史入手,了解篮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再从技术方面分析篮球运动的特点。首先,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很多,可以说是一个战术运用的艺术,这就要求球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战术素养,否则就无法在球场上取得胜利;其次,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很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也是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的前提;最后,篮球运动对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出“篮球运动特点”主题问题,并利用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和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而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特点的认识。

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在教学中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围绕体育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和教材内容等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篮球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制订相应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方案,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赵鑫君.“融”: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16):24-27.

[2]陶耀坤.初中物理与体育跨学科整合思路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与初中体育教材为基础[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0):115.

[3]张伦华.关于初中体育在新课标下教学方法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3(03):169-171.

[4]张财中.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篮球课程衔接问题分析[J].体育画报,2023(08):195-197.

编辑:陈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