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马晓丽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0

【摘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存在客观差异的事实,高职医学专业实训教学应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法。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学情差异,分层建组;针对差异,课前确立分层学习目标;课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达成分层学习目标;课后巩固,考核递进;分层评价,不断提高等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引入教育期望效应,设置分层目标,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组织分层教学,开展分层评价,不仅能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医学专业;牙体雕刻;实训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2—0108—06

一般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或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形式主张采用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教学策略[1]。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层,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的分层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制订适合自己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使每位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逐渐进步。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每个具体实训项目所开展的。在每个项目中,结合学生对该项目的前期准备,通过客观评价后进行分层,这种分层不是固化的,是动态的,能够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倘若分层不结合相应的实训项目进行,那么这种分层会固化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都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两个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项目是牙体雕刻,这既是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他们的必备技能[2]。该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后续专业课中的实践水平,并会影响到其后期临床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由于授课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存在千差万别,所以在整班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往往使学生得不到较佳的学习效果[3]。那么,如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医学专业实训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减少学生的挫败和失落感,并让每一位学生的牙体雕刻操作技能都能有相应的提升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尝试在引入教育期望效应的基础上,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法。

在组织实训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育期望效应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掌握状况、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在符合自身的分层中,明确自身学习目标,通过不断接近学习目标,逐渐掌握相应分层中的操作技能,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在体会到达成分层目标的喜悦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激发,同时在实训教师的期望与同伴的鼓励中,学生会加强牙体雕刻的练习并积极坚持,通过不断地实操练习,逐渐达成分层目标,同时争取实现层级间的转换,进而使整班学生的牙体雕刻水平得到提升。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在进行实训教学后,最终呈现的牙体雕刻作品存在明显差异。鉴于这个因素,尝试探索出一种教学法:一方面,对于动手能力欠佳的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建立雕刻牙体的自信心,在雕刻中逐渐掌握雕刻方法,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设置更加符合他们目前能力的学习目标,进而在雕刻牙体的掌握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另外,在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近三年的牙体雕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学生的牙体雕刻水平往往与其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对牙体雕刻的兴趣及学生在牙体雕刻练习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呈正相关,而实训教师与师资情况对学生的雕刻水平影响较小。

在对学生进行关于牙体雕刻技能相关方面的调研以及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整班授课形式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常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感觉自满自足,且技能无法继续提升;而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感觉无法完成,且逐渐失去信心,从而对牙体雕刻丧失兴趣,进而放弃。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确实存在客观差异,且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存在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牙体雕刻实训教学就需要考虑现有的差异。根据目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发现分层递进教学法能够兼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在教学中合理引入教育期望效应,包括教师的期望和同伴的期望来对牙体雕刻实训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组,设定接近学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最佳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4],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在实训操作中逐渐建立自信心,并逐步对操作项目产生兴趣,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相应的练习,最终熟练掌握牙体雕刻操作技能。在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学情差异,分层建组

在授课班内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对牙体形态特征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牙体形态的描绘水平、线上主题讨论内容的参与活跃情况(体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班内学生分层建组(表1)。通过设置合理的分层标准,在客观公正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将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基础组)是按牙体雕刻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设置实训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牙体雕刻的基本方法,能够完成雕刻操作。B组(进步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设置实训目标,即要求学生除了学会牙体雕刻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求雕刻完成的牙体与标准模型基本一致。C组(精进组)是按较高要求(发挥学生的雕刻和绘图特长)设置实训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牙体雕刻,同时要求完成的雕刻作品与标准模型相一致,能够复制出标准模型。分层建组一方面会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结合学生的前期学情分析来进行;另一方面这种形式是动态的,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学生的实训操作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在对授课班级的学生实施具体分组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只有三项均满足者才可以进入相应的组别;若有两项或是只有一项满足条件时,则需根据其最差的一项来界定其组别。通过这样的设定能够客观、明确地划分组别,同时也能够督促学生发现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努力来积极弥补当前的“短板”,为后期快速晋级做好准备。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1

(二)针对差异,课前确立分层学习目标

在课前,实训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以实训项目为单位,把握好本项目实训授课的步骤,处理好操作流程的衔接,调整好学生操作过程的掌握速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即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教学的备课,并将分层教学计划上传到学习平台,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分组情况根据相应的教学进度和自己的实际操作情况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方案制订完成后,将其上传至教师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然后反馈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有了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学生可依据方案中设定的任务目标,通过适合自身的学习速度,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同时,教师还应在理解实训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明确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在掌握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目标确立后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动手能力相对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激励、指导和帮助。

(三)课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达成分层学习目标

分类指导是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关键。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为学生提供分层的学习指导建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案进行实训操作的学习,以保证分层目标的真正达成和实现。同时,还要遵循“学练结合,互助推进”的理念,通过营造同伴互相促进、相互督促的氛围,促进整班学生都能逐渐掌握牙体雕刻的操作技能。

牙体雕刻实训教学的分层授课主要是学生依据个性化的雕刻进展和雕刻阶段中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指导,同时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以帮助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有效帮助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正。

(四)课后巩固,考核递进

对于操作技能的掌握,仅通过课上操作和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加练习,通过练习来提升自己的雕刻技能、雕刻水平。借助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转化,使整体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操作水平,正确评估自身的操作能力,相信自己通过勤加练习会有所提升;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可以实现层间晋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激励、他人促进的情况下,不断自我超越,并在实训操作中体会到持续进步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五)分层评价,不断提高

分层评价是在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客观情况下进行的,以分层教学为前提。不同层次学生的牙体雕刻作品参照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完成作业、线上讨论反馈等也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具体评价时,还要合理引入教师期望效应,针对牙体操作有困难、心存自卑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逐渐消除自卑感,指导他们通过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的练习逐渐达成学习目标。对于基本能够完成雕刻操作的进步组学生,应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既指出他们的优点,又为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其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雕刻技能,实现组间晋级。针对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并通过对自己的高标准来达成学习目标,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2021级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中选1个班(共59人,男生15人,女生44人)作为试点班,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时间为一学期。随机选取同级同专业的另一个班(共59人,男生16人,女生43人)作为对照班,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开展常规教学形式。

(二)研究方法

对于试点班,教师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法,并引入教育期望效应,在实训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结合分层建组标准在班内分组,分为A、B、C三个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具体形式。

(1)课前。依据学生关于所要雕刻牙体形态特征的理论测试成绩、相应牙体形态的描绘成绩、线上主题讨论内容的参与活跃度,按照设定的划分标准和原则,对试点班的学生进行班内分层建组。教师根据三组同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设计,其中主要是对各层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属层次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制订符合自己实训操作的学习计划,并在实训项目开始前,要求学生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上传给实训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后,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该项目的学习中就以此方案为依据进行学习和练习。只要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学习进程,教师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能够制订出符合学生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学生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能够逐渐达成学习目标,并会突破自身的现有目标而实现晋级。

(2)课中。由于课前的准备,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其学习目标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针对自身的情况也制订了个性化学习方案,所以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不规范问题;②对学生根据方案完成的进度进行反馈。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普遍存在的不规范情况,教师需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和正确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及时修改。而对于个别学生在雕刻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单独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以免影响学生对牙体雕刻操作的信心。另外,学生也可以依靠互助小组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讨论,通过交流明确自身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改,以逐渐雕刻形成与标准牙体模型越来越接近的石膏牙体,这种形式对于大班(>24人)实训课的开设是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在彼此鼓励的氛围中,学生的内驱力被调动,对于牙体雕刻的操作会越来越感兴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