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与“超越”:初中英语教材的重构
作者: 任渊【摘要】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指出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按部就班“教教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用教材”的现状,提出初中英语如何“走进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实践性策略。比如,应该立足教材,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材,丰富课堂模式;进入教材,渗透英语文化;同时,还要超越教材,重构教学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为相关理论研究的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走近”教材;“超越”教材;教学资源;巧妙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82—0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英语知识,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英语素养的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英语教材的细腻触摸——包括对教材意图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重组和盘活、对教材的创新与运用。新课改视角下,如何“走进”与“超越”初中英语教材,如何完成由英语技能掌握到英语素养提升的深刻蜕变,显得不可或缺而且意义深远。一方面是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英语新课改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理念是教育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关于“超越”,教育专家窦桂梅早有论述:“超越因循、超越固陋、超越自我[1]。”因此,教师既要更新理念“走进”教材,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材;既要拓展资源“超越”教材,又不能“天马行空”脱离教材;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拓展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材之上“看”教材,教材之外“理”教材,才能优化教材资源,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立足教材,创新教学理念
虽说大家对“创新”这个词汇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它在各类学习中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初中英语学科其实和语文学科一样,既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也是交流工具的掌握,而且是广泛意义上的多元多重对话,同时它也避免不了语言学习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本质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因子,才能引领他们真正“进入”教材。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掌握了英语表达技能,同时培养了交流意识,进而拓展思维,“超越教材”,提升英语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1“I’ll help to clean up city park”单元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借助关键词了解“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交流分享;其次,创设情境进行内容再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真实表达;再者,还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分组创编情景剧,给自己身边的亲友或者师长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的帮助和培育之恩。这样,既立足于教材内容,又有所超越,既有英语技能上的掌握,又有学习能力上的培养,更有思想情感方面的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要想“走进”教材并“超越”教材,英语教师就要做课改的探索者,深入领悟课改精髓;要做教材的学习者,善于学习并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要做坚持实践的思考者,大胆创新,善于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做到既立足于教材,又有所拓展;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实现素养的提升。优秀的英语教师至少应当关注到教材的研读,关注到方法的实效,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情感上的互相交流,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样,有助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理解,为“超越”教材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开放教材,提高英语能力
不可否认,时下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内容“复制”而轻英语能力培养的现象。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教师总是以英语教材中单词、句型的机械背诵和语法知识的单向灌输为重点,至于交流意识、表达能力、写作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素养的提升则可有可无,甚至被挤压到“边缘地带”。这是课堂教学的错误意识,是阻碍英语教学长远发展的“拦路虎”。因此,英语教师既要“进入”教材并挖掘其文本内涵,又要“超越”教材拓展文本思想;既要传授英语理论知识,又要提高英语能力。
比如,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的学习,教材内容既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包括了“如何礼貌发出、接受、拒绝邀请”的交际礼仪,也包括“学会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 on Saturday afternoon? I’m sorry,I can not.”等对话内容为主题鼓励学生分组创编有关“Part”的情景剧。从剧本的策划、组织、角色的分配到舞台表演,都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在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交流学习中的反思及收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开放教材的同时掌握英语技能,培养英语能力,提升英语素养。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2]。”“进入”教材,是说教师应该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研究并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超越”教材,其实就是在拓展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这种“超越”不是多记几个单词,也不是背诵多少句型,而是立足文本,让教材内容“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将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融入到生动形象的实践体验中,真正做到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渗透思想、提升素养。
三、进入教材,渗透英语文化
悉心观察,一方面,部分初中英语课重在课堂节奏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和语法的深度指导;部分英语课教案重在题型的指导、资料的甄选等等。重视这些无可厚非,但是在重视英语技能技法的同时,英语文化的渗透同样不可或缺,这是“进入”教材和“超越”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够开放,总是拘囿于教材本身,亦步亦趋地遵循教学参考书,甚少从英语文化中渗透出发去进行高效融合,甚少与学生的内心需求对接而有所创新,显得拘囿有余而开放不足,难以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坚实支撑。
比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1“I’ll help to clean up city park”一单元的教学中,clean up, city ,give out、volunteer、notice等单词的识记是课堂教学的基础;“We should listen to them and care to them”等句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能;同时,教师还要研读教材,透过教材“背后”,引导学生理解并渗透“志愿者”“公益事业”“感恩教育”等思想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既要立足于教材目标不至于偏离“航向”,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深入。这样,英语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复制”和单向灌输的场所,也不仅仅是单词、语法、英汉翻译等技术层面上的专项训练,还应该是学生人文思想和道德意识涵养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以及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超越”,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四、超越教材,重构教学意识
虽然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贯彻了多年,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还坚守着上完这本书、提高优秀率的美好“初衷”。殊不知教师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一种“怪圈”,亟待一种新的理念来“唤醒”他们的教材意识。这种教材意识不是指脱离教材的“自由发挥”,也不是固守教材的“闭门造车”,而是借助课外资源的拓展来为教材“松绑”,让教材“枝繁叶茂”,服务于课堂,受益于学生。
如,七年级上册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教学,可以由guitar、swim、sing、dance、play chess、club等拓展到basketball、football、piano、violin;“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句型,向教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亲友,诸如brother、father、mother、grandmother、 grandfather等家庭成员的特点;“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学习,则可以根据课文重点句型“The river used to be so clean. The air is badly polluted”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将社会生活中的环保信息和环保措施等资源灵活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跳板”,而不是“圣经”;是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凭借,而不是桎梏他们思维的“枷锁”。围绕这个“跳板”,教师既可以自然“进入”其间,挖掘其文本内涵,“吸收”文本精华,为己所用,为学生所用;又可以跳出固有的圈子去自由的吸纳,吸纳周围有助于教材“增厚”的资源,有利于充实课堂、开放思维,打开学生的眼界。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课堂知识都来自于社会生活的提炼,可以引导他们将此内化为一种能力之后再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这样就做到了既超越教材,又重构了新的教学意识。
总之,教师既要“进入”教材,还要善于“跳出”教材;既要做到守正,又要做到创新,在“超越”教材的同时,树立“超越”意识,善于借助资源将理论方面的“进入”转化为实践方面的“超越”。恰到好处的“进入”与“超越”,不仅仅是重构教师教材意识的“源头活水”,更是英语教学向新课改深入挺进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师,要善于“进入”,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到教材的深处,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腻而深刻的涵咏;同时,又要善于“超越”,善于引来课外“活水”滋补课堂,对文本和课堂形成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志教育”的升华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77-80.
[2]李建辉.精心使用教材,打造英语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9(06):87.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