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王创明【摘要】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一切学习活动都是源于兴趣,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教师教学的原因,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数学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96—0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这就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动力,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小学生觉得自己需要,激活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兴趣和需求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当前的小学生大多娇生惯养,抗挫能力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畏缩不前,时间一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丧失[1]。
2.教师因素。小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听得非常入迷和投入。但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仍存有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方式上一味地向小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学习数学知识,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2]。还有些数学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小学生很难对数学课堂产生持久的兴趣。
3.家庭因素。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骄傲,每个孩子家长都希望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因此,家长往往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下,就给孩子太多的期望,为孩子制定不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小学生又比较在意父母的表扬和赞赏,因而,很多小学生会为了达成父母设定的目标去努力学习[3]。但是,有的家长设计的目标过大,小学生虽然经过了努力,但还是很难达成,无形之中就会给小学生带来一种挫败感,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对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在教学中插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或实物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4]。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最爱,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和年龄特点,将故事内容融于教学环节之中,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故事情境,使小学生从听故事自然过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对数学的错误认知,进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声音、视频、动画等手段呈现在小学生眼前,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数学学习兴趣[5]。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给小学生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空间,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动听优美的声音、真实生动的视频影像,调动了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让小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微课、电子白板、钉钉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人机交互平台,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和科技感,诱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游戏教学,调动学习兴趣。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进行课程导入,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让小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过渡到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借助学生表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眼光”,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课堂练习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冲关小游戏,根据练习难度设置不同的关卡,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吸引注意力,循序渐进,扎实数学基础[6]。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还要注重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的设计,游戏内容要具有层级性,要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到游戏之中,在游戏形式上要以集体游戏为主,调动每个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优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学风。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数学不能仅依靠课堂,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够掌握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还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7]。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化难为易,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型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数学教师还应当拓宽教学的空间范围,将数学教学延伸到校园实践活动中,利用校园内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展数据调查、校园规划方案设计、实地测量,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也使小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长了生活经验[8]。
5.优化课堂评价,增强学习兴趣。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会对小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深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小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保护好每个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深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9]。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不能只注重小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等的转变,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亮点”,多给予小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面对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包容,用仁爱之心去温暖小学生的内心,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互爱、互帮、互学的交流平台,促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课堂评价方式,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实现优势互补,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要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兴趣的我才喜欢学”。对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不断创新,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此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艳萍.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J].百科论坛,2020(02).
[2]曾来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试题与研究,2017(25).
[3]钟维.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2019(05).
[4]张灵静.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J].云南教育,2005(09).
[5]张根昌,赵书超.交往教学理论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5(03).
[6]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2005(06).
[7]王优云.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中国科技信息,2013(04).
[8]李成彦.浅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J].科学教育,2008(05).
[9]孙思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宁夏教育,2014(04).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