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标准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课程标准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及课程实施等六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有机衔接,系统设计,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总目标、各学段目标、劳动项目开发、劳动过程指导、课程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建议和可操作的细化指导。《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坚持与时俱进,聚焦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劳动素养要求,依据劳动课程理念,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所指明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确定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四个方面的劳动素养要求,系统构建了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劳动课程学习后需要达成的素养表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确立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独立育人属性,及时填补了我国劳动教育教学缺少课程标准的空白,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标志着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正式进入以课程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王晓燕)
加快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本质,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但城乡一个模式,多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内容上没有照顾到城市和乡村的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需求。对此,家长学校应针对城乡家庭各自的特点,开发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理论有案例,学到就能用,增强家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学习的效果;还要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微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家庭教育知识宣讲,达到有效引领的教育目的。同时,家长学校要有组织机构,有活动计划、活动阵地、系统教材、兼职教员,确保家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余民强)
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摆脱手机依赖
手机在为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依赖问题也给未成年人的身体、学业、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帮助未成年人摆脱手机依赖。“堵”是基础手段。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平台内容审查,防止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的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学校需依时依势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在校期间手机使用的方式与时间,合理规定对违反者的处理方式。“疏”是必要方式。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应为未成年人精心创办更具吸引力的校内外及家庭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减少其上网时间、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引”是根本途径。教育部门要联合相关机构设计一批配合未成年人正常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手机APP,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手机使用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人际交往互动,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未成年人建立起基本的智能手机和网络使用素养,让未成年人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影响,引导他们正确地利用手机获取生活和学习必需的知识,培养理性筛选和评价所获取信息的本领。(赵昂)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