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剑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作者: 王红峰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游戏中的战争和暴力情节越来越逼真,这对于尚未形成完整道德观念、缺少识别能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而言,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在2012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枪击案中,20岁的凶手亚当·兰扎在枪杀28人后饮弹自杀,其生前就疯狂痴迷暴力视频游戏。又如,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沉迷于一款暴力电子游戏的15岁少年小唐,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将23岁的女邻居小西残忍杀害,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血的事实证明,沉溺于“暴力游戏”会使青少年走上不归之路。
学生沉迷“暴力游戏”当然受自制力不够,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等各种因素影响,但网游商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以此牟利,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对未成年人的伤害。要破解这一困局,当须加大法治力度。
为避免青少年受暴力电子游戏误导,相关部门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电子游戏分级制度,通过对游戏中暴力、毒品、性等元素的评定,将游戏放进不同的等级箱,这样青少年可以在家长监督下选择适合的电子游戏。如美国二十多年前就通过了一系列未成年人网络限制法案,强制要求网站设计者设置进入者提供年龄证明的障碍。评级委员会根据每款游戏软件和APP的内容来作出年龄分级,具体分级级别包括幼儿(EC)、所有人(E)、10岁以上(E10+)、13岁以上的青少年(T)、成熟(M,指17岁以上)和仅限成人(AO)。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暴力游戏”任其泛滥,则可成为恶之源。暴力、色情、贪婪、玄幻等电游已沦为不少未成年人荒废学业、近视高发、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诱发犯罪的“精神毒品”,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危害社会安定。
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的法律法规,实行电子游戏分级制度,让青少年走出虚拟世界、真正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还应升级管控、强化执法,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坚决予以查处,以利剑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作者单位:浙江省黄岩区卫生健康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