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班级管理的调查及优化策略
作者: 金晶【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班级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从班级教育管理的视野来看,中职幼儿保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中职班级管理的实证调查分析,深入调查和分析了中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特点,重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喜爱度、降低教师的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流畅度和规范度三个向度的对策,从而构建班级快乐管理模式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保证良好的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保育;班级管理;调查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4—0061—04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中专学校由于生源、就业和专业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加上近年来学校疫情防控、学生实习等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使得学生管理成为一道难题。因此,中职学校班主任面临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管理技能等众多方面的转换。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特殊性,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且大部分为女生。因此,幼儿保育专业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以及专业学习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调查数据,对幼儿保育专业班级管理进行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幼儿保育专业特点的管理方法,从而优化班级管理,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做好基础性保障。
一、国内有关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班级管理的文献综述
文章在对大量基础资料和国内外各种研究文献进行查阅的基础上,通过科学且客观的筛选甄别和对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大胆提出设想并严密论证,逐步勾勒出中职幼儿保育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内涵、价值与规律,并做出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总结和价值判断,为中职幼儿保育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价值分析、深入研究、总结归纳提供可靠的依据。
国内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韦怡、王纯国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信息化管理必要性为导向,结合班级管理实际对“中职班级管理”的目标进行理论构建并分析其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的班级管理模式[1]。孙海棠通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方法分析》[2]对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审视了中职保育管理的现状,研究表明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下,如何促进新教改工作实施,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是当前中职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文尧的《基于创新思维的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探析》文章,通过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了管理创新模式:一个优秀的管理模式必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龚瑞洁的《中职班级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探索》同样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进行了探讨,发现在当前的教学情况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往往趋于模式化,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对班级管理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发现,我国针对中职班级的管理模式的研究比较繁多,且理论研究已经发展到模式、体系、措施等多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理论体系基本完善,但是虽有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理论体系,但研究内容大多停留在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理论体系的策略分析和模式上,缺乏针对教学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研究。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班级管理的实证调查分析
我们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从硬件教学条件、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的宣传、中职院校幼儿保育管理方法、管理目的任务、内容及目标基本情况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在研究中发现我们在幼儿保育班级管理中,许多学校存在着管理方法单一、教师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实践分析等方法对此主题展开研究,完成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收集积累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便更有效地调控实验进程,和对相关影像、图片、文字、访谈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对班主任管理完全不喜欢的学生,占接受问卷调查人数中的26%。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十分严重。面对这些学生时教师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管理的厌恶。

从表2可以看出认为学生很难管和和很好管的班主任都只是占了少数,绝大部分的班主任都觉得学生处于比较难管理的这个阶段。实际上,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状态。如若我们忽略了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的管理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普通学生和教师对班级接受的管理感受并不相同,对班级管理感受一般的有60%的学生,反观班主任,有将近一半的班主任都觉得自己的管理方法属于比较好的一类,教师和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感受存在着割裂的现象,这就需要进一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特殊情况的管理方法。
三、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有效策略
1.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对管理的喜爱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班级学生开展管理要强调激励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向“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的方向不断发展,而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运用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鼓励,通过多赞美的班级管理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调整转化。笔者深刻感悟到,立足学生实际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提升学生对管理的喜爱度。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表现出了学习习惯不好与文化课基础差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对于班主任而言,“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和反感,而班主任的管理情绪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对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过往存在的问题,既把握问题出现的表象,又要对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通过家庭、个人、外部等综合因素的分析来对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与评估。
对于幼儿保育专业而言,在进行系统职业教育时要学习舞蹈、美术、音乐、艺术课程,同时也要开展文化课程类的学习,但分析中职院校学生构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部分学生在对艺术类课程以及文化课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困难,在负面的学习反馈下,学生逐渐出现了自卑焦虑、消极的学习心态。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要有针对性地给予专业的指导,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对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要主动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帮助其消除被动的不良情绪。
2.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降低管理难度。对于班主任而言,在与学生开展沟通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既要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把握好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也降低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因此,管理的另一重点就是减负提效。
减负提效既要靠外部的监督,也要靠内在的驱动力。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学生动态发展变化规律,及时与学生及时沟通,把握指导的关键时期,确保学生顺利产生内在管理驱动力。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还可以通过管理会的方式进行管理措施的宣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对于学生情况进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通过相对直观的成果呈现出班级管理难度,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3.明确班规,提升管理流畅和规范性。为了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通过明确班规,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下,保障班级学生各项活动的顺利组织和实施。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服务人员,并不是要完全听从学生的管理意见和管理要求。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使班级的活动局限在科学的制度下,保障良好的管理效果,保障课堂的顺利组织,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来看,中职学校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于从外在的规章制度限制转向内在的自律形成,而在过渡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对于学生个人行为进行培养,则要通过纪律规范作用的发挥,用纪律、规章来限制学生的行为。
为了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更加符合学校班级的实际管理情况,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制定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意见进行收集,而针对中职学生处于叛逆期的特点,班级班规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减少命令词汇的运用,既要保障班规符合教育实际,也要减少学生对于班规的抵触心理。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违规违纪行为,而班主任在班规制定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违规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既明确违规的具体行为,也明确违规的后果。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对于违纪违规贯彻执行的方式,确保班规的落实执行,也通过班规管理功能的发挥,保障班级管理顺利有序进行。
4.构建班级快乐管理模式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做到事事有人参与,更要做到事事有人监督,这也是整个班级管理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笔者看来,评价与激励机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二是针对班干部。首先,班主任和班干部可以对班上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评分来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让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与退步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班干部要进行评价激励,充分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班干部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模式的中心工作除了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班风学风外,更要注重班级管理模式中隐含的“引导”。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在于“管理”,更要在管理中强化“导”,而这个“导”实际上就在于引导。虽然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班主任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但就班级事务的管理而言,班主任则有着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作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从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出发,积极进行工作手段与管理方法的创新,用高效的管理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怡,王纯国.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方法探析[J].广西教育,2021(18):88-90.
[2]李文尧.基于创新思维的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探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05):112-113.
[3]龚瑞洁.中职班级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探索[J].海外文摘·学术,2020(24):60-61.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