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在戏曲演员训练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
作者: 齐莹【摘要】戏曲是我国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在学习和掌握戏曲演绎的基本功时,需要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提高对戏曲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戏曲演员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需要戏曲演员在不断进行看谱能力和听觉能力的训练中,有效提高综合能力,能帮助戏曲演员准确把握戏曲内容,进而呈现给观众更有品质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视唱练耳;戏曲演员;戏曲演绎;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4—0070—05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在戏曲演员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强化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领悟和演绎能力。视唱练耳渗透于戏曲演绎的全过程,可以显著提升戏曲演员的乐曲感知和表达创造力,使戏曲教学发挥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帮助戏曲演员获得更好的演绎发展能力。
一、戏剧视唱练耳概述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最基础的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演唱者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戏曲演绎中,视唱练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高校戏剧教育实践,也将视唱练耳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需要将“视唱”与“练耳”综合起来进行[1]。视唱是通过对戏曲乐谱的视看来确定准确的戏曲声音要素,如戏曲的曲调、音域、节奏等,练耳则是进行听觉方面的联系,从而使戏剧演员在演绎中能够辨别戏曲演奏,同时准确记忆各种戏曲音乐要素。视唱又可以分为节奏视唱、单声部旋律视唱,听音练耳大致可分为单音听辨、连续单音听辨、单个音程。视唱练耳要从易到难练习,首先要完全掌握C自然大调的单音,音程和旋和旋律,再练习a自然小调等。
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戏剧功底,能够在演绎戏剧作品时全面深入地领会戏剧的各种音乐特征,并能够将这些特征准确地表现在戏曲演绎中。戏曲演员是音乐艺术的表现者,而视听练耳则是戏曲艺术表达的重要基础,戏曲演员在学习戏曲时,要重视视听练耳的教学,积极掌握戏曲演绎基础[2]。视听练耳对于戏曲演员在唱、念、做、打演绎中的表现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视唱练耳与戏曲中的乐器、表演结合,才能够全面发挥戏曲演绎效果,增强戏曲演员的综合表现力,将戏曲中的各种要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戏曲演员只有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才能提高戏曲演绎能力。
二、视唱练耳在戏曲演绎中的作用
1.视唱练耳的作用渗透于戏曲演绎的全过程。视唱练耳的作用,在戏曲演绎的不同环节和内容中都有体现,因此戏曲教学中尤其重视视唱练耳的全过程渗透。如在戏曲唱腔的训练中,需要戏曲演员对发声进行练习,发声练习要从最基础的戏曲元音和辅音方面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唱腔要素,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戏曲唱段。在发声练习中,需要将戏曲中的音色、音调等琢磨透彻,并结合具体的戏曲节奏进行各种声音之间的转换,从而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戏曲唱腔的声音。在唱段练习中,视听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将戏曲中的曲调、唱词和各种旋律完美融合,将完整的戏曲演绎表达出来。视唱练耳在戏曲练习中的应用,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通过大小调音阶练习,进行调式感觉的稳定训练。唱好音阶、确立一定的调式调性结构的概念,对唱好旋律具有重要意义。在视听练耳教学中,戏曲演员还需要对戏曲唱段中的重点位置加以标注,这样可以提醒戏曲演员在标记处要注意戏曲的演唱处理[3]。在唱段练习中,视唱练耳还可以将戏曲中演员所要表现的部分与戏曲音乐结合。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构成部分,戏曲演员可以借助视听练耳,在演绎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和特征。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和节奏等,都是对戏曲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提高戏曲演绎的连续性和生动性,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将唱段与戏曲音乐融合,帮助戏曲演员在唱腔的表现中配合戏曲演奏来找到发声和换声的准确点,使唱段表现更加完整。
2.视唱练耳可以提高戏曲演员的乐曲感知力。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感知能力是提高戏曲表现的重要基础。视唱练耳对于提高戏曲演员的乐曲感知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帮助戏曲演员领会戏曲的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戏曲声音的差异等。戏曲具有典型的音乐特点,由不同的声音所构成,声音的大小、长短、高低和调子、节奏、音域、音色等各种要素,在戏曲表现中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匹配和交互,形成了不同的戏曲曲调及风格。视唱练耳训练可以提高戏曲演员对于戏曲各种要素的感知,让其准确辨别出不同音乐元素的差异,进而在戏曲演唱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其表现方式[4]。
视唱练耳也是对戏曲演员音乐理解和记忆的一种锻炼,通过视唱练耳中的视觉和听觉练习,可以提高视觉和听觉的统一性,演员可以结合对戏曲乐谱内容的记忆和声音的感知,将戏曲中的各种乐曲要素转化为戏曲音乐的一系列表现形式。戏曲演员所接触和演绎的戏曲较多,在丰富的戏曲要素中,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出对戏曲内容的领悟力。戏曲音乐要素较多,每一个要素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戏曲中的节奏非常关键,如同戏曲演员的路径指引和框架一样,节奏是戏曲的基础,音色、音调等的运用都要基于节奏基础来完成。戏曲演员在视唱练耳中,可以对各种节奏形成深刻的记忆,并能够在戏曲演唱中融合不同节奏来控制戏曲的演绎过程。在戏曲视唱练耳中,可以进行音程的模唱来增强乐感。练习时要先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从纯一度、纯八度开始练习,然后分别进行纯四、纯五,增四减五,再进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练习,最后进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练习。戏曲感知还要从声音的层面入手,不同的声音在戏曲中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在把握声音时,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形成一种扎实的听觉记忆,也就是在细微的声音差异中,戏曲演员可以找到准确和有效的戏曲表现方法和技巧[5]。不断地坚持视唱练耳的学习和训练,这种戏曲声音感知会从外在转化为内在,在戏曲演员的头脑中形成自主意识,从而在大脑中对戏曲声音形成直接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对于戏曲演员的乐曲感悟和运用而言非常重要,能够为戏曲演员的演绎提供有力的支持。
3.视唱练耳能够强化戏曲演员的表达创造力。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戏曲演员在表达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戏曲能力予以创造和优化,进而使戏曲得以继承发扬。戏曲唱腔是戏曲这种音乐艺术的特点表现基础,戏曲唱腔在演绎表达时,需要戏曲演员在视唱练耳中坚持锻炼。戏曲内容通过乐谱记录呈现,戏曲演员在“视唱”练习中,除了运用视觉感官进行记忆之外,还要通过戏曲乐谱的各种符号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将这些乐谱中静态的符号以生动优美的唱腔来赋予生命。
戏曲演员要从视唱练耳的基本功入手,通过不断提高戏曲表达能力,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更好地传递给观众。戏曲演员还要不断进行创造,力求丰富戏曲的表现内容,提升整体演绎水平。在戏曲演员的教育和培养中,高校也要重视将视听练耳与戏曲发展相结合[6]。在视唱的同时,戏曲演员要充分挖掘戏曲乐谱中的戏曲内涵,深度解析不同风格的戏曲所要表现的情感等,从而提高戏曲专业学生的戏曲素养,积累更多的戏曲知识,拓展戏曲演绎的视野,为走上专业的戏曲演员之路奠定基础。戏曲的表达创造需要戏曲演员具备良好的乐感,即对戏曲的审美。通过视唱练耳学习,将经典戏曲中的各种腔调等深化表达,可以从演绎的内容和难度方面拓展。如黄梅戏中的花腔小戏,就可以基于视唱练耳来帮助演员获得表达的灵感和美感。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采用二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调正并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视唱音调的准确性,增强音乐表现力。
三、具体的训练方式
1.对戏曲演员进行听觉基础训练。视唱练耳在戏曲演员培养和训练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唱练耳将听力、演唱等技巧融为一体,在一个视听环境中强化戏曲演员的听觉能力。对于戏曲演员而言,良好的听觉能力是提高戏曲演技水平的重要基础,对于戏曲的认知和实践,都是以听觉为核心展开的。试想,如果戏曲演员听觉功底较为薄弱,就难以有效准确地辨析出戏曲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曲调等一系列内容,也无法根据戏曲韵律和风格找到戏曲演绎时的感觉。在听觉基础训练中,戏曲演员需要把握戏曲音乐的特点,结合视听练耳的训练要求,对戏曲乐谱、戏曲乐器等进行分析和领会,从而在听到戏曲音乐时可以准确地表达和演绎。戏曲乐谱是记录整个戏曲内容的关键,视觉对于听觉有着直接影响,在视听练耳训练中,需要重视戏曲乐谱的价值,基于乐谱调动戏曲演员的视觉。
当戏曲演员看到乐谱时,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准确、清晰的戏曲元素概念,对戏曲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也更加深刻完整,这对于听觉基础训练而言,可以建立一种戏曲视唱环节的联系。戏曲演员看到各种戏曲符号,就会印刻在头脑中,对于戏曲元素的感知也更为具体。在视唱练耳过程中,要求每个戏曲演员都能够准确辨识乐谱,并基于乐谱符号完成演唱。乐谱符号是连续的,对于戏曲信息的呈现是整体的,识别并演唱乐谱,与正规的戏曲舞台演绎存在区别。视唱练耳的主要目的,是让戏曲演员能够基于乐谱找到正确的旋律、节奏等,尤其是在听觉基础训练当中,当戏曲演员能够熟练哼唱时,就可以将听觉训练融入其中。通过戏曲乐器演奏乐谱内容,戏曲演员可以脱离乐谱,跟随乐器伴奏来进行听觉训练。当听到一个环节的戏曲内容,戏曲演员要重复演唱,做到音乐节奏、拍节、音高、曲调等都准确无误。在视唱中完成练耳,在练耳中渗透视唱,锻炼戏曲演员的听觉能力,可以通过听觉来感受戏曲,辨析各种戏曲中的特点。
这种听觉基础训练,将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都分解开来,逐一训练和强化。在视唱训练时,可以重复进行戏曲伴奏,戏曲演员可以在听第一遍时记一两个小节,听两遍再记住另外小节的方法,这样三遍下来基本能够完成整体记忆。同试唱一样,在唱的时候尽可能慢一些。通过听觉基础训练,戏曲演员可以形成重要的戏曲视听基本功底,显著提高自己的素质。
2.对戏曲演员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戏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艺术语言,其通过戏曲演绎来述说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感情,从而为戏曲赋予灵魂,让戏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音乐形式。在戏曲演员训练中,可以借助视听练耳来提高思维能力,让戏曲演员融入戏曲演绎当中,与戏曲融为一体,增强戏曲的表现力和传达力。视唱练耳在思维能力训练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戏曲演员可以通过模仿演唱等方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戏曲演员的戏曲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多年的苦练和学习,从模仿戏曲演唱逐渐深化和延展到融入戏曲演员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让戏曲在戏曲演员的演绎中“活起来”。在思维能力训练中,可以引导戏曲演员体验戏曲内涵。视唱练耳中,戏曲演员会在不断模仿演唱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最初的模仿演唱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戏曲音乐元素方面,如曲调、声音等,但是随着戏曲演员对戏曲内容的熟悉,自然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也就是基于戏曲语言的一种分析和理解,而不再是简单地流于戏曲音乐表面。戏曲语言通过视唱练耳中的音乐表达出来,戏曲演员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演唱,将戏曲音乐内化,这样的戏曲演唱会让听众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在视唱练耳过程中,戏曲演员本身具备戏曲思维能力,但未经过专门的训练,思维的活跃性和延展性无法得到激发。戏曲思维是主观意识的一种传递,不同的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体会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塑造戏曲演员独特风格的基础。在视唱练耳过程中,戏曲演员的思维会跟随戏曲不断被调动、激发,尤其会在戏曲审美方面起到重要的效果。戏曲演员通过视听练耳感受到戏曲的魅力,结合戏曲塑造的情境和氛围,让戏曲演员通过思维上的理解,对戏曲完美呈现。
3.对戏曲演员进行戏曲感知训练。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感知,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提高训练效果。戏曲感知是一种素质的体现,优秀的戏曲演员对于戏曲的感知也往往更加深刻、全面。在戏曲感知训练中,通过视唱练耳来营造环境、烘托气氛,将戏曲风格、特点等都准确表现出来。戏曲不是简单的音乐符号的堆砌,经过长久的流传,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戏曲流派、风格,这些戏曲要素如果仅仅凭借语言上的解释,很难让戏曲演员有深刻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