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大概念”教学探究

作者: 闫巧红

【摘要】大概念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给教师带来许多困惑,主要集中于对单元大概念的认知、提取以及教学运用等,本文试图对小学英语中的“单元大概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在概念理解上作出进一步的解读,并对单元大概念的生成路径及其教学运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4—0086—04

新一轮课改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帮助其更好地落实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于是,选择并借助大概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便成为中小学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理解和提炼大概念?如何准确把握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大概念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为此,笔者试图对小学英语中的“单元大概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在概念理解上做出梳理和解读,对于大概念的生成路径及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究。认为大概念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可以经历这么几个步骤:提炼单元大概念、确立单元基本问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活动和制定单元评价方案。

一、单元大概念教学之面临困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英语教师都开始尝试运用大概念进行教学,但在实践中又面临着以下困境。

1.认知单元大概念仍存困惑。经常会有教师把单元主题当做单元大概念,既不清楚大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不清楚单元主题与单元大概念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单元主题”与“单元大概念”两者之间就好像是单元主题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之间的关系,单元主题应当是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之逻辑起点,而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则是对单元主题进行的延展性和拓展性理解。单元主题应该是单元大概念的基础和载体[1],单元大概念是通过对单元内大小主题的意义探究才能生成并提炼出来。据此,单元主题是可以事先明确并提供出来的,属于一个静态概念,而单元大概念是不能事先预设和提供的,只能通过对单元内大小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逐步提炼出来的,属于一个动态概念。单元大概念是推动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重要抓手,需要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探究中并通过一段时间地学习才能完成提炼与生成,并最终获得的一种新认知或新的思想方法或正确的价值观。

2.生成单元大概念仍具挑战性。新课改后,各地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编排上都是采用活动式的单元主题形式,每个单元都是按听说读写看玩等技能板块编写的,多模态语篇都是在各个技能板块中呈现出来的,师生需要研读各个板块中呈现的多模态语篇,并提炼出诸多小概念,然后在小概念基础上再提炼出生存单元大概念。单元内大小概念本身都具有抽象性,它们会以隐形方式镶嵌在具体的多模态语篇中而不会自然浮现,这对小学英语教师提炼生存大小概念的概括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比较强的概括能力并根据实际的教情、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与调整,才能完成并生成单元内大小概念这样一件极具挑战性及创造性的活动。

3.运用单元大概念仍无从下手。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单元主题统摄教学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运用单元大概念来统摄教学却感到无从下手。现阶段,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指向英语大概念生成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是比较缺失的,教学实施路径都还是比较模糊的,可供学习与参考的相关教学案例相当匮乏,因此广大英语一线教师非常需要可供模仿或借鉴的大概念生成策略框架及其教学策略。

二、单元大概念教学之概念理解

1.认知“大概念”。“大概念”是在新一轮课改中由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为解决单元整体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提出来的一条重要教改路径,但对于“大概念”的认知却可谓见仁见智。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不同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概念”之说。比如,奥苏泊尔的“上位概念”,布卢姆的“基本概念”,怀特海的“非惰性观念”,埃里克森的“核心概念”[2],菲尼克斯的“代表性概念”,哈伦提出“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与现象的概念”,查尔斯指出大概念是“一系列连贯的观念”,顿继安、何彩霞把大概念看作是“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居于学科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知识、方法、思想和价值”[3],王蔷等学者认为大概念“属于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的、最本质的、最有利于转化为素养的学科核心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深层次、有意义、可迁移的核心观念”[4],刘徽认为大概念“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5],吕立杰认为大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居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概念;狭义上指对不同层级核心概念理解后的推论性表达”,等等。二是“框架模式”之说。比如,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威金斯与麦克泰格的“车辖”之说,克拉克认为大概念“如同认知文件夹,它们提供一个框架或结构”,韦鈺提出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6],余文森认为大概念是“一种有意义的模式”,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把“大概念”比作“抓手”“着力点”“依附点”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大概念”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表述,事实上,大概念界定具有相对性,“大”的内涵主要是指“核心”“意义”“抽象”“整体”,即一定范围(整体)中最具本质(核心)、最具有应用迁移价值(意义)的、力图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融合的核心内容的一种(抽象)概括。大概念的英文为Big Ideas,也可译为“大观念”,其本质就是属于一种很抽象的观念:一种能够结构化知识、迁移应用知识乃至创新知识的观念,并具有结构性、中心性、相对性、抽象性、迁移性和意义性等特点,而且其中意义性和迁移性则是大概念的最本质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大概念通常可以是一个陈述句,代表着一个中心问题或一个主要思想甚或就是一个正确价值观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作为大概念必须具有能够结构化知识、迁移创新知识等功能。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大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可整合融汇的、可迁移创新的、具有适宜层级的、进而能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形成核心素养的概念或模式。

2.理解“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由“大概念”本身固有的教学特质所决定的:一个抽象概念的生成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具体教学案例来完成,单独课时教学显得内容单薄且时间较短,整册书教学的内容较多且时间过长,只有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在内容和时间上才都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规律。此处所谓的教学单元既指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也指教师根据课标和教材等学习资源,以及学情而自主创设的学习单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为传统“一课一得”的教学方式主要注重知识点教学,容易形成碎片化知识,难以支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只有采用课时相对较长、内容整合度较高的单元学习模式才能使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课堂。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方案、形成评价的教学形式。相比“一课一得”的传统模式,它不仅是形式上的统整,更重要的是紧密连接单元学习内容,深刻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另外,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在主题引领下、在创建主题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因此,王蔷教授认为,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的单元主题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参等)进行深入系统地解读、分析、梳理、整合以及重组之后,结合学生需求(学情)搭建起的一个由大单元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的完整教学单元。王蔷教授提到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观念,教育教学是会留下印记,具有网状型、互联互通和抽象性等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核心概念开展逻辑清晰明确的大概念教学[7]。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单元主题引领下,选择相适应的学习材料,进行结构化主题化情境化学习。在大概念视角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挖掘单元主题下反映育人价值的大概念,还可以将长远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可视化,从而为教学提供前瞻性指导。

三、单元大概念教学之路径探究

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强调通过大概念把握单元教学的方向并提供有效指导,具有超越课堂的可持续性价值,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加深入,也有助于英语学科素养及其核心价值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过程应该设定五个基本步骤:提取单元大概念、设立单元基本问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活动和制定单元评价方案。下面以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下册Unit4 Then and Now内容整合为例[8],探寻大概念在小学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1.提取单元大概念。其提取过程: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确立单元大主题,根据单元大主题就可以确立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和目标;二是分析研读单元中的主语篇和各个次语篇,理清语篇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关系,生成诸多语篇小概念;三是分析各个多模态语篇小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用一个上位概念把这些小概念表达的内涵进行整合关联,最后再结合单元的核心任务导向,提取生成单元大概念。比如,“Then and Now”单元话题是“过去和现在”,主要讲述Mike一家人过去与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变迁,整个单元分为A、B、C三部分,每部分内容都与“变迁”有关,即生活(或事物)是不断变迁的,变迁会给人类带来影响,感受科学技术在推动着人类生活的变迁,人类是变迁的重要推动者,据此总结归纳出“人类只有主动求变应变才能化危转运为机”成为该单元大概念。

2.设立单元基本问题。所谓基本问题意指处于英语学科核心地位的、可以反映英语学科本质特征的并能激发学生持久探究与深入思考的主旨性问题。基本问题既可以推动某一特定主题单元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够推进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与迁移运用;也只有将大概念转化为基本问题形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创设探究情境。

3.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是师生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习目标,它着眼于教而落教于学,是有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重要因素。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并能迁移应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通过目标达成度来衡量学生完成大概念的建构程度。单元学习目标制定必然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在制定之前需要研读课标,明确所涉及的核心素养,确定行为动词,设定合理有效的、可执行的单元目标。比如,在研读Then and Now单元后,可以确立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到人类是“变迁”的主要推动者,人类应该掌握主动权并负有责任地积极作为,保证事情(或事物)向好向善变迁。

4.制订单元评价方案。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的持续性表现性评价方式。持续性表现性评价主要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状况。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持续性表现性任务形式呈现,包括情境任务说明、任务完成条件、任务表现量规、任务实践结果等等,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促进深度学习。作业、学习日志、小测验、演讲比赛等也能测评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比如,在Then and Now单元学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合作完成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书,同时按照内容的丰富性及完整性、表达的准确性及连贯性、小组的参与度三个维度,分A、B、C三个等第进行评价;在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还可以布置一篇写作,标题就是Then and Now,叙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展望自己的未来,以此测评学生的综合素养。

经历单元大概念的阐释、提炼、运用过程之后,学生可能会明白在完成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学习、语法学习、听说读写看技能训练之后,自己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语言语法知识以及语言技能之外,感觉更为重要的则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体验过程以及本单元大概念所表述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终生,这也就是单元大概念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赵连杰.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建构路径及案例剖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1):43.

[2]林恩·埃里克森.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

[3]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09)(下):06-10.

[4]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21(01):01-02.

[5]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J].教育研究,2020(06):70.

[6]韦鈺.以大概念的理论进行科学教育[J].人民教育,2016(01):41-45.

[7]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3-41.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