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银龄教师”优势振兴乡村教育
发挥“银龄教师”优势振兴乡村教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银龄讲学计划”将在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招募5000名讲学教师。将其充实到急需优秀教师的地区,包括脱贫地区、欠发达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等,尤其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原“三区三州”等教育事业发展薄弱、优质师资需求强烈的地区,帮助广大乡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名优教师宝贵的育人经验。这对于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并通过引领示范,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银龄讲学计划”应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扩大支持学段;做好政策传播,进一步激发更多退休校长、教师回到教育一线继续奋斗的热情;完善管理和保障举措,提高“银龄教师”待遇,更好地挖掘“银龄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做到授之以渔,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为振兴乡村教育多作贡献。(李廷洲)
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培育时代新人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应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适应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身的能力,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首先,筑牢自身思想根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既做“经师”又为“人师”,更好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潜移默化涵养学生情操。再次,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努力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为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呵护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优秀育人之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让家长满意的新时代优秀育人之师。(马晓娜)
“生存体验”彰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所谓生存体验,就是参与者在缺乏外部支持的背景下,通过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来维持自己在一个陌生地的生存。作为一种劳动教育,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通过劳动达到“劳力”基础上“劳心”的效果,从而实现意志的磨砺、品格的塑造和思想的洗礼,让内心世界更加强大、精神家园更加丰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生存体验的初衷并不只是让大学生在陌生城市里“活下来”,而是要给“00后”大学生加强精神补钙。说到底,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而通过艰辛的劳动与付出,大学生不仅得到物质层面的激励和回报,也得到精神层面的滋养和成长,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化过程,这才是生存体验的价值所在。(杨朝清)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