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评价模式的实践探究
作者: 魏文鋗【摘要】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元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变以往简单的评价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对于提升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本文阐述了多元评价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多元评价能力的组成。并从完善评价目标、确定评价主体、知识型课程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创新型课程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多元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6—0088—04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难点学科。要教好这门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模式。通过相关教学实践可知,推行多元评价模式,有利于解决传统评价体系下的各类问题,能够从多个层面评估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而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已在多门学科内容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评价模式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改革。笔者在此结合工作实际,以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切入点,探讨多元评价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探讨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应用,就相关概念与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一、多元评价模式的应用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多种智能,个人能力是由多种智能通过不同程度的组合来实现,如果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法,就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多元评价法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切入点,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其评价内容涉及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多元评价法,可以发现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智能进行全面了解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指导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1]。多元评价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一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建构和理解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明确了情境的重要作用。
高中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乃至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高中生经过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其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学习环节,他们更加主动,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点,钻研探讨问题。高中生注意力的稳定性、集中性也得到了很好发展,他们可以在复杂活动中分配注意力,形成辩证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高中生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希望得到同伴、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学习时,他们会更加认真、专心,可以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动机的层次也更高,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高中生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他们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多元评价高中生,而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既可以满足新时期对高中生的评价要求,也符合新时代高中生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多元评价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学科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观念,充分发挥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功能,使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原有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发展。这不仅需要学校改革评价体系,尤其重要的是高中教师要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手段等。最终,实现用多元教育评价来引领教师观念的再发展、课程理论的再发展、学生个性的再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展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功能。
1.全面评价,树立整体化的评价理念。一般情况下,教师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评价学生时,除了要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学会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信息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实际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知识、技能等。我们传统的课程评价功能只注重甄别和选拔,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身心健康、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准确评价,遵守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学说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根据调查可知,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如学习自觉性差异、智力水平差异、领悟能力差异、实践能力差异等,这些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确定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最大程度地遵守个性化评价标准,准确评价每一个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个体价值实现最大化。
为了让评价更准确,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实际评价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力求评价更全面、更准确。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微机操作记录、研讨评定方法等进行多样化评价。还可采用活动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分组评价法、个案评价法、激励评价法、反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
3.合理评价,评价过程呈现动态化。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就是让评价的重心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即在对学生各方面现有发展水平作出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课堂笔记、作业练习、微机操作、个性特长等第一手资料,来动态化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例如,由于作业是学生形成、发展学科素养的有效载体,为了评估学生的各项能力,可以采用课堂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作业可以以课堂任务的方式来呈现,作业有时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有时需要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动态的评价过程准确评价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分数来评价学生,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过程。因此,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要关注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2],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以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
1.制订评价目标,确定评价主体。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化评价,首先,应制定评价目标,清晰、完善的评价目标是各项工作的保证,课程上有目标、教学上有目标,评价体系构建方面也要有相应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指导原则构建完整、明确的评价目标体系。通过评价目标体系的构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并对日常信息技术教学起到检测、判断和度量作用。这样的评价目标需要涵盖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知识性目标包括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面;技能性目标包括模仿、独立操作、熟悉操作几个层面;情感性目标包括经历、反映、关注、借鉴几个层面。
评价目标确定后,还需要确定评价主体。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评价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需要知识体系的内化方可完成[3]。因此,在评价上,需要将学生从以往的单一被评价者转化为多元化的评价者,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自评、互评过程中自我欣赏和自我改进,最终实现个体的发展。这其中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同伴、社会专业人士等,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确定评价主体。
2.知识型课程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以知识性课程内容为主,相关具体的知识内容较多且有一定的难度。在运用多元评价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围绕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一评价方式,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例如,在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元评价法。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在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并且其本身也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对于“信息”这一概念的看法。这时候,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这一概念进行思考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对“信息”的概念进行讨论。在学生们完成讨论之后,可以安排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呈现小组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对其他小组的意见和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和对比。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小组学生互评得到了运用,更好地发挥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通过与他人交流,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要取得实效,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切入点,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保持一个活跃的学习状态[4]。
3.创新型课程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运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的一方面内容。对于一些创新型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程序的循环结构”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具备更强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们用不同的语句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一些题目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语句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实践讲解,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自我点评。在这种评价方式应用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自己所学习知识的回顾,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4.技能型课程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运用。技能型课程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网页制作设计、文字和表格信息加工、音频图像信息加工等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占较高的比重。技能型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于此,在多元化评价方面,需要我们遵循准确性、熟练性原则。在开展评价时,需要基于技能型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作为切入点,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转化理论知识、操作能力。
5.做好过程性评价。在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集中于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比较看重结果,而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缺乏全面了解和掌握[5]。对此,教师应引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对当前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态度、成绩进步情况等进行评价。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看到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努力,这样能够更好地分析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信息技术多元评价体系。
总体来说,多元评价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单一的评价模式转换成了多元评价,大大促进了高中生全面发展。同时,多元评价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打破了传统评价法的局限,促进了高中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当前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多元评价模式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教育教学实践优化,让多元评价模式能够展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促使高中生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各方面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小林.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元评价[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58-159.
[2]胡敬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评价方案研究[J].科技视界,2015(13):212-213.
[3]黄士昌.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20):18-19.
[4]陈宗德.试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改进对策[J].亚太教育,2016(34):68.
[5]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06):32.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