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任轶民

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0

【摘要】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局部地区依然存在矛盾与冲突。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既让地理教学的内容延伸,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安全是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的大事,同时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强化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国家安全观教育;新时代;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9—0067—05

国家安全不仅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国家安全工作是一项保障国泰民安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2]。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还是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动荡局势和纷飞战火都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安全,何谈幸福生活,又哪来岁月静好?当前国际形势下,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国家安全的维护任务越来越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我们必须全民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并认真贯彻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尽可能提前防范和化解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在地理教学中把时事及国家安全观教育结合起来,既让地理教学的内容拓展延伸,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家安全观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安全是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的大事,同时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少年的忧患意识[3]。

一、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张弛有度地渗入国家安全观教育

中小学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增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其中就要求全国各地各类学校要充分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在校学生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让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家安全观时要科学地把握好“度”:一是在常规的地理教学中,设计到的国家安全知识占用时间最好控制在2-5分钟左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渗透。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一课的学习时,就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二是在课堂中涉及的国家安全观教育知识,其内容要与本节课的地理教学内容有相互关系,切不可牵强附会、东拉西扯。三是渗透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润物无声、过渡自然,千万不要为了渗透国家安全观教育而“画风突变”,让教学环节变得支离破碎,课堂教学粗糙不堪,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地理教学内容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之间过渡性语句的连贯性。四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家安全教育观的时候切不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懂得取舍、内容要精练有趣,让国家安全观渗透为地理课堂教学增香添色,更具特色。

二、研读新课标,有的放矢地渗入国家安全观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家安全观教育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授课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地制订“国家安全教育计划”,这样才能避免挂一漏万或者前后重复,确保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渗透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笔者所在学校的备课组结合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湘教版)四册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进行全文学习之后发现,可以从以下章节内容中找到关联点和切入口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渗透(表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好地理文本的挖掘,选择合适的时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到后期可以编写成有体系的校本课程教材。

三、立足日常教学,形式多样地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

为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观,提高国家安全法制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

1.召开“云”班会,解读国家安全观。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云”班会的形式,为中小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科普,分别从“守国家安全,建和平家园”“传统安全”“新型安全”“中小学生事例”等方面介绍,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成员的国家安全观教育。

2.制作手抄报,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国家安全无小事,国家安全在身边”主题手抄报大赛。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资料,选择摘抄主题手抄报资料,结合学习与生活实际,绘制出一批具有教育宣传意义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手抄报作品,让中小学生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同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3.举办安全知识活动,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在学期末,学校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活动(表2),问题内容可以涉及国家安全基本知识、传统安全、新型安全、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种激烈的比赛形式,在中小学生日常学习中形成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切实强化中小学生国家安全的意识,提高中小学生抵御各类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4]。还可以举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演讲比赛、征文大赛,节假日让同学们进村进社区当好义务讲解员,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取得广泛的人民性基础,国家安全才能真正得到坚实的保障。

四、结合地理教材,深挖地理因素中的国家安全知识

近年来,各种新的国家安全概念被不断提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安全”概念已经包含着政治安全、国家领土安全、深海安全等诸多方面。

1.维护国土安全,反对分裂势力。国土安全包含领土、资源等要素。即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权益及边疆不受或免受威胁的状态。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支持下的分裂势力一直威胁着我们,我国国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维护国土安全是重要、紧迫的任务之一。

在地理位置方面,中国陆地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特别是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和南部、云南南部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多数不是很稳定,还有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都是矛盾频发区域,在八年级中国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一些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列举一些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1

我国正在全面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以过硬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打击危害中国国土安全的行为,筑牢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意志和责任,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加强深海安全。深海是人类探索的新兴领域。为了应对深海安全的挑战,我国大力推进深海领域的科技研发。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而且东部沿海地区多平原、丘陵,没有高大山脉阻挡,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外,提高海防纵深的岛屿群很少,所以中国的“蓝色国土”安全防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八年级学习中国濒临的海洋、中国海洋资源这些内容时,可以渗入深海安全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

此外,中国的国家深海基地,是世界上第五个支撑基地。我国还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合作,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深海安全问题的治理。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优化深海的国际安全治理策略,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5]。

3.维护太空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太空安全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范畴影响越来越大,太空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组成部分,维护太空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使其维护太空安全的能力日益增强。新一代飞天舱外服性能卓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入轨后迅速进入繁忙的工作状态,航天员将在轨驻留六个月,中国空间站将在他们手中完成基本构型的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建设,积极拓展国际间太空合作、谋求互利共赢。我国始终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本遵循,提高太空危机管控和综合治理效能,建设航天科技强国,以航天梦推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保护极地资源,实现极地安全。两极地区是极圈以内的区域,南极地区已发现220多种矿物,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也储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以及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矿产;这些足以影响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乃至经济力量对比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地勘探技术的进步和极地科考交通工具的改善,极地地区与世界各国在内的外部世界的联系变得日益广泛,直接关乎各国利益和人类的未来。所以妥善开发极地资源,实现两极地区的安全,对于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继建立起“六站两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泰山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和中国北极黄河站;“雪龙”1号、2号科学考察船)。

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2

在极地保护问题上,我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我国坚持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的基本立场,依据国际法来参与北极事务,发起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倡议,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同时,在南极特别保护区、南极特别管理区、南极海洋保护区等议题上,我国利用加入《南极条约》,并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身份,坚决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稳定,积极推动南极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国家安全不仅仅关乎着国家的利益,也时刻关乎每个国民的福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人公。因为只有国家安全了,人民才能安全,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光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J].学习月刊,2020(05):04-07.

[2]茅文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J].新湘评论,2021(03):59-60.

[3]王军.以系统思维审视“十四五”时期网络安全工作[J].中国信息安全,2021(01):83-84.

[4]无名.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发布“学生阅读能力测评体系”[J].中国德育,2018(08):05.

[5]周叶中,任澎.论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主要特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41-51.

编辑:张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