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教育

作者: 徐光明 曾宪瑛 廖肇银 陈艳伟

迈向教育0

庐陵文化,源远流长;吉安之地,群贤毕至。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吉州区,依然能感受到“文脉传千年,今日犹兴盛”的独特魅力。

吉州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军告诉记者,吉州区是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缘何这些国家级和省级的首批“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实验区”会选择吉州区?孙军一语道破:“我们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实施‘党建领航提升行动’,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奋力迈向教育新高地。”

引领

陪同记者采访的宋建明对吉州区教体系统的党建工作如数家珍。这源于他的身份——吉州区教育体育局党建办负责人。

吉州区教育体育局为何专门设立党建办?在组工系统工作了16年的孙军认为,党的建设是航向标,只有坚决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从2021年3月开始,吉州区教育体育局设立党建办,配备了2名专职党务干部,加强部门联动,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列席旁听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确保学校运转规范有序。2023年8月,全区7所设有党委、党总支的学校完成党政分设,24所党支部书记和校长“一肩挑”的公办学校全部配备专职副书记。

“要实现引领,局班子成员首先要当好‘排头兵’。”孙军说,他和局班子成员采取“划片包保”的形式,每人牵头挂点5至6所学校,担任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员,督促指导学校开展党建工作。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列为各校“书记项目”,纳入学校年度办学绩效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

翻开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印发的《吉州区学校办学绩效考核评定工作实施方案》,记者看到,区财政每年拨付教育经费50万元,用于奖励考核优秀的学校。其中,党建工作被列为基础性指标,设置“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单项奖,每年评选6所学校为先进单位,各奖励1万元工作经费。此举有效调动了学校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在与孙军的对话中,记者听到一个新词——党建联盟共同体。章涛是吉安二中党总支书记,他同时也担任吉安二中教育集团党建联盟共同体牵头人。“我们将党建工作纳入教育集团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推进管理、资源、教研、活动‘四位一体’。”他说,管理一体就是建立月工作例会制度,让集团内各校的管理交流实现常态化;资源一体就是集团内的师资力量、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等实现共享;教研一体就是以“人人一堂公开课”为着力点,推动跨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结对,开展“点单式”研讨,实现成员校“自我造血”;活动一体就是集团内师生定期开展运动会、篮球赛等各类活动,增强情感认同。

孙军介绍,如今,吉州区打造了吉安二中、吉安八中、思源实验学校等5个党建联盟共同体,涵盖15所中小学的17个党支部425名党员。各党建联盟共同体通过“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模式,推进教育集团内党支部结对,形成“党组织共建、党员干部共育、党组织活动共办、党建品牌共创、办学质量共进”的协作帮扶模式,带动集团内各校一体式发展。“5个教育集团交流密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等各类教研活动20多次。”孙军欣喜地与记者分享,吉安八中城北分校虽然是一所新建学校,但已经发展成为吉州区办学绩效考核优等的特色学校。

赋能

在吉州区长塘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彭建彬看来,要当好“领头雁”,不下足功夫可不行。

从2021年开始,吉州区教育系统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书记(校长)讲坛”活动。彭建彬直言,与其说是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通过“讲”进行交流,不如说是“比武”。“如果说第一年的1.0版本只是书记和校长参加,那么经过4年,如今的4.0版本则是学校的副书记、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全部参加,既有理论考试,每个人的‘讲’又设置了初赛和复赛。”他说,这种“以讲代训、以讲促学、以讲提能”的方式,全面提升了书记、校长的能力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

卢磊和孙书江都是90后,在“书记(校长)讲坛”活动中,二人迅速成长,如今已分别担任兴桥镇中心小学和樟山镇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

“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服务。”孙军认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紧紧抓住书记、校长“领头雁”队伍,才能带动党员干部这支“生力军”共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记者来到长塘镇中心小学时,恰逢课余时间,在操场上,学生们的舞龙舞狮表演动作可谓矫健如飞,每一次翻腾、每一次跳跃,无不洋溢出这群学生的活力与朝气。

“我们学校有一个‘金铃’合唱团。”彭建彬的言语里透着自豪。他说,2023年12月,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暨首届“青春唱响”大中小学师生合唱优秀作品展演上,“金铃”合唱团经过层层选拔在全省100个县(市、区)近4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9个现场展演节目之一。“别看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把党小组建在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每项工作都有党员教师带头,学校呈现出‘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彭建彬说。

如果说长塘镇中心小学的发展折射的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那吉州区名师名校长的几组数据反映的则是党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宋建明给记者罗列了一组吉州区名师名校长的数据:全区现有名师、名校长42人,其中党员32人,占比76.2%;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特级教师20人,其中党员10人,占比50%;市级学科带头人86人,其中党员64人,占比74.4%;区级学科带头人183人,其中党员101人,占比55.2%。

建在五里小学校园内的吉州区名师研修基地,于2023年8月开始运行,全区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都在这里建立名师工作室,基地发展成为全区教师“头脑风暴”的聚集地。孙军认为,这是吉州区实施“青蓝育苗”行动的具体体现。他告诉记者,吉州区全面实施党员教师“双培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把各学科的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学校青年党员培养成教学能手,在设有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培养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全区设立党委、党总支的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双带头人’比例达到50%以上。”孙军说。

在与吉州区的一些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座谈时,记者注意到,党员名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师徒同上一堂课”“师徒共研一课题”在各校已非常普遍。

杨玮平是吉安二中的党员名师。3年前,教师范建顺成为她的徒弟。“我每周至少要听一次范建顺的课,每天带他参加年级组备课,相当于把两个人‘捆绑’在一起。”杨玮平说:“如今,范建顺已经成长为吉安二中优秀教师。”

吉安二中柏树分校95后教师廖钰玲是“青蓝育苗”行动的受益者。2022年9月,她成了党员名师肖太阳的徒弟。“我向师傅学到了精髓。”她所认为的精髓就是教学要向内思考,对待学生也必须有耐心。正因为掌握了精髓,她对课堂的把握游刃有余。2023年,她参加吉州区中小学优质课比赛获得初中语文学科一等奖。“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也会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所得,与更多青年教师分享。”廖钰玲说。

提质

放风筝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曾经,这个问题一直藏在思源实验学校四(5)班学生吴力瑞的心里。

为了增强学校中队凝聚力,2024年春季开学后的第一次队会课上,四(5)班中队思政辅导员邹卉便向学生们征求班级集体活动的意见,并给出一周的时间让学生们认真思考。一周后的队会课上,吴力瑞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鼓足勇气把藏在心里的问题说了出来:“老师,我没放过风筝。春天来了,我们能不能去放风筝?”吴力瑞的意见最终被邹卉采纳。

2024年3月20日,邹卉把全班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一起放风筝。“学生们相互帮助着把风筝放飞,尽情地奔跑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邹卉说,这个画面定格成了她和学生们的难忘瞬间。

思源实验学校党委书记蒋文娟说,这是学校开展“订单式”服务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3年9月,思源实验学校开始推行“订单式”服务,建立“团员、队员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行政人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流程,将所有党员教师划分到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挂点担任思政辅导员,在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中,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发展,强化服务育人意识、丰富服务育人路径、提升服务育人质量。

“以四(5)班的例子来说,吴力瑞‘点单’,党委给邹卉‘派单’,邹卉‘接单’后完成订单,再由学生‘评单’。”蒋文娟告诉记者,结合活动场景创设、指导情况、学生参与、目标达成等情况,学生们给邹卉评单的分数很高,学期末邹卉获评思政育人一体化接单服务优秀人员。

与吴力瑞一样,六(12)班学生郭以轩、黄珊珊、闵紫萱、张景轩的“点单”也备受关注。她们提出“心里的秘密要不要说出来”这一话题,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由此,中队辅导员解检姑“接单”,组织了一次同话题的班级辩论赛。“虽然这次班级辩论赛没有胜负,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勇于交流了。”解检姑说。

孙军说,吉州区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要实现教育发展提质,就必须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

来到韶山路小学,记者看到,学校大门右侧,悬挂着六(5)班学生何静宜以小楷书写的校名。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孙递华说,近年来,学校坚持“讲政治比思想、讲实绩比能力、讲创新比特色”的党建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担当的“幸福教育”品牌,把教育“责任田”耕成学生“幸福田”。

韶山路小学教师谢小娟记得,在一节主题为“梦想”的班会课上,学生们有的想成为医生,有的想成为教师,有的想成为警察……轮到学生李泽睿表达梦想时,他欲言又止,在其他学生浪潮般的掌声中,终于鼓足勇气说:“我…我长大后想做一名保安。”教室里,错愕的静寂过后,一阵阵哄笑声犹如热浪向他扑去。

那次班会课之后,谢小娟发现,李泽睿总是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于是,谢小娟试图慢慢走近他,下课后总有意或无意地跟他拉家常,课堂上总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渐渐地,他的声音响亮起来了。为了肯定他的进步,谢小娟给他写了一张小纸条。接过小纸条,他先是惊愕,随后慢慢地打开纸条:“泽睿,你在老师的心里是一个安静的男孩,但老师希望你不只有安静,期待你有更多的一面,比如活泼、勇敢、阳光等,打开你的心扉,去交更多的朋友。你说你的梦想是做一名保安,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随后,李泽睿担任了劳动委员。在一次学校演讲比赛上,他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梦想:“我长大后想做一名保安。”

对李泽睿的转变,孙递华说,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遇见,是一段用幸福之心育幸福之人的陪伴。

吉州区以“红色校园”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引导各校将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美丽班级”评比活动,采取“校内自评+区级评比”的方式分学段、分区域进行评比,召开流动现场会集中展示获评区级的“美丽班级”,组织全区学校观摩学习,年终召开全区“美丽班级”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同时以推动创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契机,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创评活动,全区共有4所学校获评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5所学校获评市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走进吉州区一所所校园,记者发现,在党员干部和教师的带动下,这些学校正在蜕变。

吉安五中构建校家社“智慧爱”协同育人体系,10名党员教师与30名家长搭建的“慧爱”父母成长营,已成为“学校—成长营—班级家长”三级家庭教育网络的基点,“倾听一刻钟”“校长有约”家长开放日、“好爸爸”专属家长会等活动备受关注。

吉安八中打造“红烛匠心”党建品牌,一大批党员教师争当“排头兵”,引领教师队伍争做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模范、帮扶提高示范。2023年以来,全校教师160人次获得省、市、县(市、区)级各类奖项。

新村小学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推行“学校咨询室承接+‘书记校长有约’+吉州区‘安姐姐’核心成员帮扶+校外师资互动”服务,一名名学生打开心结、绽放笑脸。

石阳小学着力打造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把学校打造成少年军校,在迷彩校园里给每名学生播撒“红色种子”。

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数量,更重质量;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采访结束时,孙军用“三个重”和“三个更重”强调吉州区打造的“公平、优质、安全”教育生态。“以党建领航,统筹推进,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就一定能缩小,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吉州区教育也一定能登上新高地。”孙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