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村小学:党建领航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黄琪雅 刘苏平
吉安市新村小学现有教职工81人,党员24人。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以平安校园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以“三心”(凝心、贴心、暖心)行动为抓手,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近3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1000小时,受益学生3000人次,消除学生心理隐患100多个,打造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校园,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凝心聚力,织密心理健康“安全网”
党支部推动,点燃“新引擎”。2023年4月,学校党支部创新推出“书记校长有约”心理交流机制。书记校长定期与师生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解决师生心理问题。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挂点年级,行政人员挂点班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的“三级服务”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团体辅导与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筑牢心理健康屏障。“在心灵驿站,我与书记校长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后,我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并解开了心结。‘书记校长有约’成了我们心灵的‘加油站’。”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说。
党员带动,构建“强磁场”。学校党支部以党员名师中取得心理咨询师培训证书的班主任、教师为核心成员,组成“党员名师心课堂”,实行“四定”(定方案、定制度、定细则、定考核)机制,引领广大党员教师争当心理健康教育“吉先锋”。班主任或心理委员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出现异样,及时填写心理服务“预约单”,由“党员名师心课堂”统一派单,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接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化解因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产生的心理问题。近2年,“党员名师心课堂”累计为学生提供个案辅导500余次。
全员发动,激活“动力源”。学校党支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对学生遇到的普遍性心理困惑,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指导。针对小学毕业考试,专门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科学复习、积极应考。目前,学校构建了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形成全员联动、全科融合、全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织密心理健康的“安全网”。
贴心关怀,打好心理健康“预防针”
创新模式疏导。学校探索形成以“传心力量,童心护航”为主题的“1343”小学生心理疏导模式。“1”指的是以呵护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3”是通过自助、互助、他助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帮助;“4”是通过理论讲解、亲身体验、内心感悟、全线延伸的方式,确保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依托“安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先后组织学生开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我的情绪我作主”“化解冲突 收获友谊——正确处理同学矛盾”等主题心理团体辅导60余次。
主题活动疏导。为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学校每学期开展“五个一”特色心理主题活动。一次“温暖新小 幸福定格”微镜头,记录学习生活的幸福时刻;一次亲子谈心,共话成长;一次心理拓展训练,为身心解乏;一次心理漫画评比,画出最美的自己;一场心理情景剧表演,演绎如何化解心理冲突。“五个一”特色心理主题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日前,新村小学邀请“安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丽霞到学校,开展“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战胜自我,树立目标,放飞梦想,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咨询疏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划分宣泄区、沙盘游戏区、音乐放松区、个体咨询区、团体活动区等,建立健全预约、接待、评估、咨询、反馈等一整套流程,面向全体师生倾听心声、答疑解惑。同时,公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学生可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倾诉心声,心理健康教师在线开展心理疏导,打好心理健康“预防针”。
暖心守护,当好心理健康“护航人”
筛查帮扶很暖心。每学年,学校开展1次四年级以上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测评,结合动态数据,实行量化评估,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及“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学校对所有学生实行“红卡、黄卡、蓝卡”分类管理,建立包保制度,对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帮扶。“红卡”学生,实行书记校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三包一”帮扶;“黄卡”学生,实行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二包一”帮扶;“蓝卡”学生,实行班主任或骨干教师“一对一”帮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扶到位、解决到位。
课堂教学很暖心。学校组织编写了《心理健康》《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五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读物。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曾娟文,带领全校心理健康教师打造“温暖新小”系列心理课程。学校每两周开足开好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列入课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抗挫、抗压能力。
家校联动很暖心。学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发放《关于心理健康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万师访万家等,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让家长科学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学校邀请心理健康辅导专家为家长开展主题为“正确引领,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做知心父母,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家长课堂,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校共育。最美的旋律,是家校同频的合奏;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同行的共舞。(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新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