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路小学:“幸福教育”的党建引领密码
作者: 孙递华 谢小娟 肖园华
吉安市韶山路小学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41人,党员人数占教职工的35%。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以“幸福教育”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幸福育人新模式。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校、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课后服务百校行”示范学校等荣誉,“幸福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一撇一捺,学生写出满满的幸福
“每天上下学的时候,看到我的作品挂在校门口,我就感到非常开心和自信,而且还能和校长合影,我特别自豪,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六(6)班邹美涵喜出望外地说。在韶山路小学,有一项独特且意义非凡的活动——“我的校名我来写”。每半月,学校会推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来书写校名,不仅如此,入选的学生还能与校长合影。这一活动激发了该校学生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学校积极举办各类书法笔会活动,邀请书法名家与师生共同挥毫泼墨,交流书法技艺,在墨香四溢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逢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升旗仪式,学校还会开展班级特色展示活动。各班以书法为主题,通过朗诵书法经典诗词、展示书法作品等形式,展现班级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艺术风采。
学校独具匠心,将书法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教育完美融合,精心打造校园红色教育文化长廊、“翰墨书香”书法园地和学生书法展示墙。此外,学校以“书香养正”的文化理念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体系,致力于“新六艺”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书法与礼、艺、体、技、数几个领域的课程相融合,让每名学生都沐浴在幸福之光中。
一朝一夕,教师积淀深深的幸福
“在古老庐陵的广袤大地,幸福韶小闪耀魅力,生命蓬勃似绿;少年熠熠,五育校园芬芳四溢;老师在此幸福满溢,温暖目光将爱传递……”一阵悠扬的歌声从学校五楼报告厅传了出来。元旦晚会上的压轴曲《幸福韶小》,由学校教师原创。就像歌词中写的一样,教师们在这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他们读出感觉了,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刚上完新教师汇报课的易老师欢天喜地,她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光。作为青年教师的她,在这堂课前曾焦急万分、无从下手。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不仅仅给舞台,更提供团队协助。由党员教师袁丽娟率领的“1+X”团队,经常帮助易老师磨课。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他们中午不回家,下班挑灯夜战,一次次地围坐一起,一遍一遍地钻研教材,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终于,在成功的这一刻,易老师品尝到课堂带来的幸福滋味。
为了让更多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通过党员名师辐射引领的方式,带动教师成长。在语文教学党员名师袁丽娟、胡艳艳的课堂上,她们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注重知识传授与品德修养培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学情感与思想;在数学党员名师张招春、袁佳的课堂上,他们用启发式教学,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们观摩党员名师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和高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融入教学,这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让教师的头脑先富起来”是该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策略。为此,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建设“十个一”工程:听一堂好课、练一手好字、阅读一本好书、制作一节微课、提前准备一堂本学科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件、画一幅简笔画、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写好一篇教学反思、设计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一项自己的技能及爱好。“十个一”工程基本覆盖了教师课堂上下的各个方面,有效提升了教师成长速度。
每周三,学校“翰墨书香”兴趣小组组织专业的书法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练习“三笔字”。学校每年开展两次“教师读书沙龙分享会”活动,进行“书香教师”“书香教研组”评选,打造“书香校园”。每周四下午,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此外,学校大力推行“幸福蓝青工程”共成长等一系列措施,真正让幸福的种子在每名教师心中开花结果。
“感谢学校提供的舞台和帮助,让我在这次党员微宣讲比赛中摘得桂冠……”“没有韶小,就没有如今的我,在这次思政课比赛中,我能拿到全区一等奖,也要感谢领导、团队给我的帮助……”学校工作群里不断传来喜报,洋溢着教师们的幸福。
一言一行,学校洋溢浓浓的幸福
“很荣幸,我今天能够代表家长委员会发言,我的孙女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我最想感谢的是学校。如果没有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我想她应该没办法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在学校上学……”五(5)班学生小黄(化名)的爷爷泪流满面地说,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
由于父母离异,爸爸又常年不在身边,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的小黄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哭闹不止。后来从医院的检查结果中得知,小黄患有严重的狂躁症。因此每次上学时,她就在校门口撒泼打滚,说什么也不肯进校门。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痛哭过、崩溃过,甚至有过放弃让她来上学的念头。
然而,学校并没有放弃小黄。每当她在校门口闹腾,校长和班主任就会和她好好沟通,把她带进校园。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的快乐,班主任还会经常陪着她在学校打篮球、踢足球等,校长也经常和她聊天,安抚她的情绪。就这样,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怀下,在一次次的家访中,小黄慢慢地收敛起自己的性子。如今,虽然小黄偶尔也会哭闹,但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她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能够很好地融入班级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对全校学生进行摸排,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学校党支部统筹安排,打造“幸福启航1+3”工程,即以一个党支部带动学校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实行校级领导包年级、处室主任包班级和党员教师包特殊群体学生的“三包”制度,大力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志愿者、家长进课堂等方式,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方针政策,对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理解合作,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韶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