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榜样力量 助推扬优成势

作者: 程国贤 黄德维

弘扬榜样力量 助推扬优成势0

罗针中学是抚州市临川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初中。在农村生源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罗针中学大力弘扬榜样的力量,积极创建“扬优成势”特色品牌,教学质量在全区农村中学遥遥领先,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一、崇尚优秀,传递榜样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罗针镇地处“才子之乡”临川区西北部,这里地势平坦,人杰地灵,享有“江西建筑第一乡”之美誉。这里百姓世代重视子女教育,故而人才辈出。

在罗针镇湖西黄氏就有“九子十尚书”“兄弟登科”的佳话,郭堆陈氏有“七子登科”的美谈。如今,罗针镇的后辈们以先辈们为榜样,传承发扬“耕读为本”的遗风,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在罗针镇有这么一句话:“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离罗针镇不远的朱家村,村民在生活上从不攀比,比的是谁家大学生多,谁家的孩子考取了名牌大学。据初步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只有40余户的小村庄,却有100多人考上大学,而且大部分考上了国内名牌大学。

罗针中学将“崇尚优秀,传递榜样力量”“打磨建筑之乡精神宫殿”等理念渗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乡村教育振兴中,形成了“扬优成势,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

学校紧紧围绕特色品牌,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学校的党建广场通过不同形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重大事件,主干道两旁以“树校园清风,扬勤廉美德”为主题的宣传橱窗特别引人注目,橱窗里画报上张贴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有王安石、汤显祖、晏殊和傅烈、李井泉等临川先贤、革命前辈的勤廉故事,还有龚全珍、张桂梅等优秀教师的事迹,营造了良好的榜样文化氛围。

二、争创优秀,树立榜样标杆

罗针中学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他们爱岗敬业、以校为家,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正是劳模精神的生动诠释。

陈小红是两届临川区人大代表、区优秀教师,连续28年担任初三班主任。她发现学生穿少了就给他搭上一件衣服,男生头发长了就给他理发,女生心中有疙瘩就帮她排忧解愁,学生进步了自己掏钱请学生吃“大餐”,历届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老师”。陈小红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大先生”的治学态度、崇高风范、育人情怀在教师队伍中代代相传,带动广大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党员教师胡国平、周双燕是学校典型的夫妻搭班教师。妻子周双燕长期担任班主任,他们一起家访,一起辅导……2023年4月,周双燕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住院不满十天,她就办理了出院手续,转身又投入紧张的初三教学工作中。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劝她多休息几天,她却说“我放心不下孩子们”。是啊,他们心中牵挂最多的就是学生。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今后该怎样做?“铸师魂、强师能、淬师心”,夫妻俩用简短的九个字表达了心愿。

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正默默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传承优秀,发挥榜样效应

罗针中学紧紧围绕“扬优成势,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在传承优秀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让“争先创优”成为一种习惯,利用多种活动载体开展“扬优”教育,开展“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树校园清风,扬勤廉美德”等系列活动。

学校选送的艺术节目在全区师生艺术节中获农村中学组第一名;在2023年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学校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些成功校友反哺母校。校友刘凯文赞助30多万元,为母校修建了有现代气息的校门;黄宝安和张兵权赞助30多万元为母校修建了宽阔的主干道柏油路;1985届校友会赞助10多万元为母校修建了升旗台……

为传承优秀,学校每年评出一批 “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在学生中评选一批“扬优之星”,激励学生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面向未来,罗针中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榜样力量,扬优成势,追求卓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