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及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杨春平 王红彬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江西省委高度重视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别审议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议题,结合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成立联合调研组,对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效

截至2023年底,全省需要进行领导体制调整的学校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单独建立党组织)为4351所,调整到位4307所,占比为98.9%,已修订完善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的学校数以及已建立党组织书记、校长定期沟通机制的学校数占比均达到100%。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两年来,各地普遍认为实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的制度优势,也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还有利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是:党的领导更强、教育治理更顺、立德树人更实、全面从严治党更深入。在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后,设立党委的中小学校普遍设立了纪委、配备了纪委书记,设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的学校也明确了纪检委员。

二、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的主要做法

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规范组织设置,加强班子配备,完善议事规则,扎实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在省级层面,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部署推动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审议稿)》,确定将研究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情况列为省委常委会议题。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调度会,研究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出台政策推动工作落实。制订了《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印发了《关于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推动南昌市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团化办学党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在市、县(市、区)层面,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均实现由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统一领导和指导。

2.规范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全省各地规范设置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对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设置及时调整优化,推进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3.出台配套文件,推进体制调整。印发了《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的相关要求,明确了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的议事范围和议事程序。

三、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省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照党中央和省委的工作要求,全省在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一是在议事规则上,少数学校对“两个议事规则”理解不透彻,对议事范围界定不清,导致“两个议事规则”落实有偏差,特别是少数书记、校长“一肩挑”的学校的议事决策运行机制不完善,存在“新瓶装旧酒”现象。二是在沟通协调上,因认识不足,导致定期沟通制度执行不到位,沟通方式存在较随意的情况。

2.人员配备还难以到位。由于干部职数限制或干部能力素养方面的原因,一些县(市、区)中小学校书记、校长难以按照《意见》要求配备到位。

3.党组织建设还不够有力。一是有的学校党组织班子建设有待加强,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亟需提升。二是教师入党普遍较难,多地反映下达给学校的党员发展指导性计划数偏少。三是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差异较大,市、县级到乡、村级有断崖式下降的趋势。新余市有学校反映,一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有热情,同时也是业务骨干,但因时间不够、精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开创性地做好党建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党建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4.集团化办学模式面临新课题。《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7号),提出“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后,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城市和高校附属中小学比较普遍。随着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如何顺应和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出现的课题。

四、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的对策

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地方各级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提质增效。

1.根本保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实党委履行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的主体责任。一是积极推动各市、县(市、区)成立教育工委,各市、县(市、区)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落实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二是切实抓好《意见》和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取得实际成效。三是及时调度情况,每月以适当方式通报各地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推动各地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完成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调整的工作任务。四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情况纳入对市、县(市、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内容,作为对学校开展巡察监督、教育督导、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基本前提:加强培训指导,科学构建运行机制。针对学校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执行有偏差的情况,需举办专题培训。一是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政策进行全面解读,让基层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职工真正领会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义:充分认识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必然要求,要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视角进行定位、布局,提高政策执行的能力。二是举办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及学校章程制订方面的专项培训。制订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及学校章程,是学校构建协调运行机制的前提,是保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关键,须加强相关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学校科学制订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学校章程能力。三是开展经验交流,指导学校完善协调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完善,除了理论培训外,还要进行学习交流,尤其在当前学校不断走向开放、义务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课后服务、学校后勤等工作,需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源进入学校,需要构建与社会大环境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

3.核心支撑:配强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选好“领头雁”。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新任书记、副书记的年龄在原则上应能任满一届,同时选拔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干部担任校长。无论是“书记转校长”,还是“校长转书记”,都不能降低任职标准。二是配好班子。推进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有机融合,明确学校党政办、人事、德育、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应为中共党员;注重选拔党性观念强、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党政办、人事、德育、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作为学校副职的储备来源。三是带好队伍。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落实“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的中小学校设1名专职副书记”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党委或党总支也可以配备专职副书记,同时给予专职副书记工作职能,让专职副书记有事做、干得好。

4.关键环节:规范组织设置,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行在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等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对于小学教学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离乡镇中小学校较近的教学点,党员的教育管理由乡镇中心校党组织负责,可以不再建立联合党支部;距离乡镇中小学较远的教学点,可以就近就便与其他教学点建立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隶属乡镇中心校党组织。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各级党委应考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教育部门的党员发展工作予以政策支持。如对教育系统单列党员发展指导性计划数,吸收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加入党组织;对公费师范生入党比例要从高校层次予以倾斜,吸引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从源头上解决教师入党难的问题。强化对党务工作者的激励,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与校长(副校长)在岗位等级确定、考核奖励、待遇落实等方面同等对待。专职党务工作者比照学校同级行政管理人员落实相关待遇,兼职党务工作者应以合理方式计算其工作量,如推动落实将党组织工作的荣誉业绩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认可的内容。三是开展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选树宣传一批党建示范校和党建品牌创新案例。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制定选配标准和操作办法,在有条件的学校先试点再逐步推广。四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党建新实践。推动集团化办学发展较快的设区市积极探索办学新模式,理顺组织关系,按照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任职学校党组织。根据实际需要,教育集团本级设立党委或功能型党组织,落实领导体制调整,明确党建工作责任。

5.坚实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做好相关工作。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供坚实保障。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配备好学校党政班子,加强班子建设;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相关政策、典型经验、创新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编制部门要在机构、职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人社部门要在中小学校教师、党务工作者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支持;教育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直接责任,推动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党建研究、教育科研部门要开展评估监测研究工作,持续监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情况,并围绕政策理论、工作难点、机制保障、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走深走实。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教育治理视阈下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进路研究”(课题编号:22DJZD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