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人育大国工匠
作者: 宋带生 阳锦鸿 杨清宁
习近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崇义中等专业学校抢抓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精心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为目标,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致中和”“止至善”理念,提出“为人处事要和气、和睦、和谐,学习修业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创建学校的“和·善”文化,引导新时代学校师生“善教”“善学”,从而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创设环境文化,在优化物质载体设计中彰显文化内涵。学校坚持统一规划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学校LOGO,突出“和·善”的育人理念,打造“和·善”长廊、“和·善”教室、“和·善”寝室、“和· 善”食堂等文化系列,营造出“和”的氛围、呈现出“善”的风貌,让师生随时随地接受环境文化的熏陶。
开发课程文化,拓宽育人渠道。学校加强课程管理,完善德智体美劳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思政课形式,努力打造思政育人高地,面向全校师生的文化建设“大思政课”先后开讲。构建沉浸式、情景化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两动”(劳动、运动)教育等课程。融合地域特色,组建省级非遗项目“三节龙”“阳明武狮”传习所,普及“三节龙”“阳明武狮”知识和传授表演技能,把“三节龙”“阳明武狮”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教学。这些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传承非遗中强身健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三节龙”“阳明武狮”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学校一张亮丽名片,“三节龙”“阳明武狮”表演队先后受邀赴赣州市各县(市、区)参加大型活动表演。
健全制度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各层级管理体系,科学构建专业系部内部管理模式,建立校领导蹲点年级责任制度和校领导到一线督查指导制度。二是健全和完善综合考评制度,确保学校职能部门履职到位,让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行。三是健全常态化帮扶、谈心谈话制度。引进教官管理团队,实行校园准军事化管理,让师生增强纪律观念、提高规则意识。四是健全系部、班主任、教官多方联动机制,探索推行班组建设。建立心理互助小组和信息报送员队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检查。
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学校经常开展“传承‘和’文化 践行‘善’之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巧手制发簪 古韵共传承”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匠文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以“和·善”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球赛、田径运动会和演讲、诗文朗诵、书画、摄影比赛,教室文化节和各类社团研学活动轮番开展,校园已成为师生展示才能、提升能力的舞台。各专业系部将“和·善”文化融入专业技能竞赛及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学生开拓了成长舞台。
“致中和”“止至善”的办学理念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引领全校师生健康成长。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带来了校风的好转,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和·善”文化已成为学校师生心中高高飘扬的旗帜。
“和·善”文化已内化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并自觉付诸实践,激励着广大教师厚植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情怀,在引领学生成人成功成才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