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小县的教育传承

作者: 徐光明 陈艳伟 曾宪瑛

一个山区小县的教育传承0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古往今来,文风鼎盛,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这个山区小县,只见城区中心的莲花一支枪广场上热闹非凡,2000余名中小学师生聚集于此,制作油纸伞、跳竹竿舞、诵红色家书……集中展示“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以来的3000余件成果。莲花县教育局局长甘永峰表示,这是各中小学校面向社会递交的推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答卷”。一波又一波围观的群众交口称赞:“莲花教育的喜人变化看得见!”

甘永峰把莲花教育的变化归结为教育的传承。“莲花县有‘盘箕(团箕)晒谷,教崽读书’的兴教传统。”他说,全社会尊师重教在这里早已深入人心,加之一届又一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大投入的“接力”,一群又一群教师安心乐教、善教,莲花县正成为一座“宜学之城”“温暖之城”“教育之城”。

一届又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接力打造“宜学之城”

2013年,记者来到莲花县采访时,县委、县政府两栋简易的旧办公楼稍显简陋。11年过去了,这两栋同时建于20世纪50年代、葆有岁月痕迹的办公楼仍在使用。

2013年,莲花县城中心城区仅有1所高中、1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和1所公办幼儿园。11年后,这里的教育布局已经大变样:莲花中学、莲花中等专业学校、甘祖昌红军小学、莲花县保育院搬入占地500亩的莲花教育园区,城厢中学搬入原莲花中学校址,原城北小学改建为琴亭镇中心小学,原琴亭镇中心小学改建为刘仁堪小学,加速新建城厢二中、原莲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为城厢三中、原城厢小学改建为城厢一小、原城厢中学改建为城厢二小;每所乡镇都各有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和1所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教育普及水平更高、办学条件更好了。

陈华鹏1994年从永新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在莲花县坊楼中心小学任教,之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如今已是县教研室主任。“每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教育优先发展在莲花县不是虚言。”30年来,他也是莲花教育发展的见证者、经历者、实践者。

莲花县是一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小县。“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小县大城’战略的引领下,让莲花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办学条件更好、教师素质更强、队伍结构更优、特色亮点更显、群众满意度更高,擦亮‘小县大教’品牌,打造‘宜学之城’。”莲花县委书记易刚说。

凝聚合力才能齐心发力。莲花县建立了县级教育优先发展协调机制和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县级干部挂点制,将教育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考核指标。开辟教育高质量优先发展的“绿色通道”,乡镇、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在教育项目落地审批、资金安排、教师待遇落实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限时“一站式”服务。

2023年9月9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莲花县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大会召开,会上宣读了第十三届“教育贡献奖”的表彰决定,对获得“教育特别贡献奖”“优秀校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57名先进个人和1个“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先进个人奖金为2万元,先进单位奖金为10万元。连续13年设立“教育贡献奖”,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莲花县虽是一个财政小县,却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大投入:县内所有项目规划教育项目优先,其他项目都得服从、服务于教育项目;一切财政资金教育优先,农村学校校舍改造资金优先安排。2021年县财政收入仅11.92亿元,但本级财政教育投入达3.23亿元,2022年教育投入3.47亿元,2023年教育投入3.92亿元,有力推动了教育大发展。

驱车穿行在莲花县城乡,记者走访了坊楼中心小学、复礼中学、坪里中学、花塘小学等学校,一座座美丽的校园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标准运动场、塑胶跑道、音体美功能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已成为标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当地百姓都赞叹:“最美的风景在学校。”

一届又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莲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近3年,莲花县教育系统获得国家级奖励2人、省级奖励54人、市级一等奖283人。

县委副书记、县长曾衍敏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莲花最闪亮的‘名片’,为教育事业发展开‘绿灯’、添助力,把教育‘名片’擦得更亮、把教育‘旗帜’举得更高,党政机关带头过苦日子,换来教育大发展,值得!”

一个又一个支持教育发展的真情故事,赓续点燃“温暖之城”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这样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莲花县,有一位老人已经去世3年多,但当地老百姓依然怀念他。

老人叫王振美,1925年11月出生于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2020年11月离世。

在世时,王振美一直省吃俭用,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扶贫济困、爱心助学。2017年,92岁高龄的王振美做出了一个让村民惊讶的决定:拿出50万元积蓄在家乡成立“王振美奖扶促学协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把一生交给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这是91岁高龄入党、一生跟党走的王振美临终前说的话。

2019年9月,王振美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虽然王振美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温暖着莲花县这座小城的每个人。截至2023年12月,“王振美奖扶促学协会”共发放奖扶促学金263940元,其中表彰优秀教师129人、优秀学生374人,扶助贫困生24人。

“我的根在莲花,昔日是无数好心人帮助了我,让我得以成长;今天,我终于有能力支撑起生命的力量,更愿意以他日参天大树的养分换来更多绿茵。”这是90后企业家张婷于2020年6月17日回到母校——莲花县坊楼中学时对全校师生说的心里话。就在这一天,她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捐赠50万元设立“坊楼中学奖扶促教协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优秀学生。

尊师重教已成为莲花县上上下下的共识,奖学助学的民间团体在全县遍地开花。早在2007年初,仅有1100余人口的良坊镇梅洲村就筹措13余万元,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扶贫助学基金会。每年秋季开学前,村民们就会敲锣打鼓地将奖(助)学金送到学生家中。如今,莲花县各乡镇均设立了奖(助)学基金会,县乡村三级共有奖(助)学基金会26家。仅2023年全县奖(助)学共计1300余人,总计发放资金300余万元。

严荣华的家乡在莲花县高洲乡。20世纪70年代,师范毕业的他当了4年教师后从政,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湘东区区长和上粟县委书记等职务,退休后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在高洲乡高洲村委会办公楼,记者见到现担任莲花县芳洲教育促进会理事长的严荣华,他激动地说:“我现在有时间了,所以就搭建了这个爱心公益平台,以一名义工的身份,汇聚、带动更多乡贤人才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严荣华介绍,2021年成立的莲花县芳洲教育促进会以当地乡贤严斌生为主要资助人,每年给予50万元的持久经费支持。“芳洲教育促进会不仅奖教奖学,也关注乡村、助力教育。”他解释说,促进会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唤起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提振乡村教育的信心;其中,促进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导学,也就是通过实施创新教学、倡导阅读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学项目,促进乡村教师成为有德、有才、有爱、有趣的“四有”园丁,以促进乡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取名为‘芳洲’,就是希望教育促进会成为培优园丁的芬芳之洲。”

举办18期导学讲堂、名师讲座,培训师生家长4300余人次,给400余名师生发放奖教奖学金68万元,为乡村学校添置了价值14万元的教学设施和书籍,开展大型红色研学3次、参与人数150余人,走遍高洲乡所有村庄、入户家访百余家……这是芳洲教育促进会成立3年来递交的“成绩单”,辐射影响着一名又一名热心乡村教育的各界人士加入,振兴乡村教育在这座小城成燎原之势。“脚步迈开了,深感任重道远。”严荣华感慨地说,每次看着师生和家长开心的笑脸,就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一批又一批教师安心乐教、善教,交融构筑“教育之城”

2023年9月2日,“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逝世。消息传开,她曾教过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来了,只为送她最后一程。9月7日,莲花县城这座赣西小城万人空巷,满城菊花香,只为送一人!

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将军回到莲花县做了一名教师。从教几十年,她淡泊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她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接济学生,赢得全社会的交口称赞。

“龚奶奶是我的指路明灯。”2023年11月24日,在莲花县教育系统“向龚全珍同志学习”演讲比赛上,荷塘乡珊溪小学教师胡林萍动情地回忆小学时见到龚全珍的情景,“长大后也要当一名教师”的种子由此生根。如今已是一名乡村教师的胡林萍说:“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一辈子坚守初心,传递爱与责任,用爱照亮更多的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莲花县教育局总督学朱丽娟介绍,莲花县通过改革教师绩效评价制度,鼓励学校建立课时劳动薪酬制度、教育高质量发展绩效奖惩制度,多途径提高教师待遇,让每名教师安心教书、快乐教学。如今,全县所有农村学校都建有教师周转宿舍,为农村教师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全面落实边远地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制度,享受山区津贴的教师数达824人,每年发放山区津贴总额314万余元。

高洲乡是莲花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地广人稀、学校分散。2015年9月,老家在芦溪县的90后肖文杏来到高洲乡高滩小学任教,一教就是8年多。“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包办、代替,而是需要理解、唤醒、点燃。”从质疑孩子到理解孩子,再到助力孩子,肖文杏这样形容8年多的村小教学时光。高滩村是江西“红色名村”,如何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实效,肖文杏与学校的00后老师一起申报“依托高滩红色名村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的实践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从多角度进行探索。2022年,她被县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开始结合新课标与全县其他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保持童真、保持热爱、保持敬畏,是我对乡村教育的坚守。”肖文杏坚定地说。

刘仁堪小学校长李铁梅是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也是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书记校长”,她还有一个身份——莲花县中小学教研共同体第四片区领头学校负责人。据她介绍,第四片区由刘仁堪小学牵头,辐射带动片区内的乡村小学——闪石中心小学、湖上乡中心小学、路口镇中心小学、复礼中小学。片区建立了学校联席会议、学科教研组、教师交流、主题教研、网络教研、课题研究交流、质量监控等制度,推动实现片区内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共享。

陈华鹏介绍,全县中小学教研共同体共设立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都结合区域间教研实际,有计划地开展送课下乡、专题讲座、质量分析、教师跟岗、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引领等活动,以强带弱、以优辅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从而实现城乡间学校和区域间学校的双促进、双提升。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莲花县教育局副局长谢金山介绍,莲花县大力实施名师引领工程,设立名师县级津贴制度,大力培植和引进名师,发挥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等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提升。名师辈出,“莲花”灿烂:城厢中学教师金小玲成为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金小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莲花中学校长冯智武获评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书记校长”,下坊中学教师郭兰珍获评江西省首批“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高洲中心小学教师王美玲在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小学英语)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莲花中学教师刘圣华在江西省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愉快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教学、目标教学等一项项教学改革,在莲花县校园有序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

映日莲花别样红!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莲花县上上下下的共同心声。“我们将以更成熟的制度设计,营造更加健康、多样、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让这座‘宜学之城’‘温暖之城’‘教育之城’更闪亮。”甘永峰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