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奋斗动力

作者: 曾宪瑛 周宇宁 刘小花 熊苏杰

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奋斗动力0

江西吉安,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三湾改编……

吉安市教体系统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站位,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最深沉的集体记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有力证明,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2023年9月16日是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吉安市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共青团万安县委联合县人民武装部在万安县市民体育公园操场举行2023年秋季欢送新兵入伍仪式,万安县实验小学百余名少先队员为50名新兵送行。泰和县第三实验小学师生与退役军人一起诵读烈士袁玉冰的文章《我的希望——新江西》,走进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泰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深切感受当前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富强的国家、强大的国防。吉安市滨江小学联合青原区人民武装部、滨江街道人民武装部、刘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以“国防教育进校园 同心共筑强国梦”为主题的国防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国防意识。

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吉安市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泰和县禾市镇中心小学举行以“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主题的默哀仪式,各年级采取观看纪录片、讲故事、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深入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重要性。青原区值夏中心小学开展“国旗下的宣讲”活动,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井冈山市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党员名师工作室,建立市委教体工委和学校党支部、党小组案例编写小组联动机制,由市委教体工委定主题,学校党组织抓落实,围绕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亮点,组织党员名师精心编写爱国主义教育案例。井冈山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党史学习为新时代少年‘培根铸魂’”在首届全国红色教育高峰论坛作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 泽润德育之花”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突出重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吉安市各地学校办好、讲好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学科和教材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峡江中学深入开展思政大讲堂活动,不断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校党委发挥“头雁效应”,书记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班子成员及思政课教师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宣讲活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吉安市加强“井冈小号角”红领巾讲解员品牌建设,促进学校与17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结对,吸纳33万多名少先队员注册成为红领巾讲解员,开展实地打卡;遴选出一批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建立市、县级讲解员资源库,让学生成为传播井冈山精神的生力军。

井冈山市采取“党员教师+骨干教师”方式,成立爱国主义教育校本教材编撰小组,通过向党史专家请教、学习革命斗争史料,走访红色旧址、红色名村,编印了20多种爱国主义教育校本教材。宁冈中学的校本教材《红歌故事会》获第七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少儿阅读节“献礼百年——红色主题儿童图书展”百种图书书目。

吉水县阜田小学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活动与地方课程,常态化开展“四个一”(每周一首红色歌曲、每周一堂红色主题班会、每周一节红色思政课、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

新干县发挥“江南青铜王国”品牌优势,以“青铜文化进校园”为出发点,开展“青铜文化+”思政课、科技节、研学实践、课后服务等,引导学生继承弘扬先民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踏实勤恳的农耕精神。大洋洲镇中心小学借力青铜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学生穿上青铜文化衫,在青铜文化小广场开展青铜文化讲解比赛,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家级非遗新干剪纸市级传承人、新干县实验小学教师彭许平,推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多年来,他培养学生累计5000多名,涌现了一批剪纸小能手,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务求实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要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

吉安市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品读庐陵文化”主题活动。各地各校运用主题班会、校园网络、宣传橱窗等形式,举办知识竞赛、红色故事讲演、书写大赛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参与学生20万余人。

2023年9月23日,吉安市“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传统”红色故事展演活动开幕,共17个节目,分“红色基因 传承启航”“红色信仰 指引前行”“红色精神 开创未来”三个篇章。该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质内涵和庐陵文化的历史积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让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吉安市韶山路小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了一间“红色书画展厅”、一面红色历程“党史墙”、一条“初心长廊”、一个“红色阅读角”和一条“长征路线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熏陶。

永丰县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井冈山、南昌、瑞金等红色基地进行研学,通过观看实物和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脉络。

永丰县恩江小学开展“追寻先辈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在党总支书记张小红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团员、青年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到毛泽东旧居参观,少先队讲解员以毛泽东在永丰县的革命活动为脉络,讲解永丰县革命斗争史。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一段段直抵心灵的奋斗征程,坚定了师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

永丰县是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故乡。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通过引导、规范、践行的浸润模式,将“欧公文化”融入校园、走上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每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开展以课外读物《最美欧阳修》为内容的品读活动,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根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党支部书记吴勇湖介绍。

吉水县进士学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秉承“进思报国,士当弘毅”校训精神,寄望每名学生要有包容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远大的抱负。党支部书记、校长罗俊华说:“我们着力引导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希望他们成为像先贤一样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吉水县城北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书吧和图书馆,全时段对学生开放,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红色书籍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讲红色故事比赛、红色经典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吉安市以红色研学为载体,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实践者,做好挖掘、弘扬、践行“三篇文章”,努力把井冈山市建设成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等。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主题,新征程上必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矢志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吉安市教体系统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们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分成‘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红色德育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案例’等模块,分领域打造学校特色亮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模块化;鼓励全市各中小学依据本地实际,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设计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案例,实现一案例一项目、一项目一特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项目化;以深化‘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活动、‘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抓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凸显特色,突出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化。”吉安市委教体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李全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