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每名学生“涅槃重生”绽放精彩
作者: 陈艳伟“这里的每名学生都是有精神的。”这是记者与弋阳县第二中学(以下称为“弋阳二中”)高三年级传媒专业学生李安妮面对面时,她很平静说的一句话。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对记者的这一提问,李安妮眼里放光:“这是一种涅槃重生的精神。”在弋阳二中的三年高中生活,她习惯了每天早上走进校门,就看见在阳光照耀下的凤凰雕塑,泛着金黄色的光芒。“好似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她说,没有谁会喜欢“后进生”这个称谓,因为每个人之间本质没什么不同,只是选择的路不同。她落榜重点高中而选择到弋阳二中的这条路也许充满荆棘,走得也很艰难,但她却很快乐。“每名学生手里都有一把教师为我们铸的剑,可以斩断荆棘、长满玫瑰。”李安妮已经参加2024年江西省高招表(导)演类专业统考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只要高考文化成绩达到预定目标,她就可以被理想中的大学录取。“相信我的未来一定很精彩!”她信心满满地说。
李安妮在弋阳二中经历了什么?为何她将高中生活称之为“涅槃重生”?记者在这所以“办一所优质+特色的快乐学校”的校园里探寻,问号一个个被拉直。
从无到有的特色
2006年,原弋阳县方志敏中学高中部与原弋阳县实验中学合并,正式组建弋阳二中。吴学文从那时起就在弋阳二中从教,与学校相伴18载,如今担任校长。
吴学文清晰地记得当时学校面临的困境:没有文化底蕴、没有传统办学个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学生是没有被省重点中学弋阳一中录取的“富余生”。
一切都从零开始。如何办好弋阳二中?时任校长方华认为,弋阳二中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要探索个性化特色发展的道路。为此,方华提出了“优质+特色”的办学理念。优质,就是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特色,就是以艺体教育为主体,构建多维课程体系,让学生自由选择。
经过18年的探索,弋阳二中已经发展成为江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但是,作为弋阳二中如今的“掌舵者”,学校党委书记洪京仕深知凸显特色之难。
2019年5月,洪京仕从龟峰景区管理处跨界调任现职。用他的话说,在学校的五年多时间里,他总会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特色发展。
18年间,弋阳二中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特色办学之路。艺体教育没有教材,自己编写校本读物;没有系统的课程,教研团队走出去学,自己“啃硬骨头”;家长担心音体美专业学生收费高,面对面向家长宣传“平民化”办学,探索形成了弋阳二中“艺体和文化课程穿插走班教学,全程在校内进行”的办学模式。
5年前,汪硕松卸任学校特长部(现特色办)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工作了7年多,对艺体生培养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最早办艺体特长班时,阻力很大,家长不理解,有的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支持。”压力和阻力都很大,但学校依然定下标准,只有中考文化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才能进艺体特长班。
定了硬性标准,要让原本计划通过文化高考冲刺大学的学生改变想法很难。特色办原主任王小青记得,为了说服学生改上艺体特长班,最初几年开学军训时,音体美教师都全部到新生军训班担任班主任,白天组织学生军训,晚上就逐一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音乐教师江萍艳记得,第一届艺体生只招收了42人,是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混合班。其中,音乐专业招生不足10人,而且音乐专业连续5届招生都没超过10人。“那时候,音乐教师只有2人,要教声乐、钢琴、舞蹈等所有科目。”虽然很辛苦,但令江萍艳开心的是,前5届音乐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被本科高校录取。
“大部分被录取到弋阳二中就读的学生都有中考过后的挫败感,对人生很迷茫,对未来也没有规划。”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刘小付告诉记者,特长办学早期,不少学生作风懒散,不遵守校纪校规。对此,学校聘请了10名教官,从仪容仪表开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开展跟踪教育,让每名学生有所转变。针对学困生的挫败感,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团队,8名专业教师帮助学生逐渐阳光起来。
谢俊是高三年级组长,也是名体育教师。他的成长正是弋阳二中特色办学成功的一个缩影。他坦言,自己初中毕业到弋阳二中就读时,也是不听话的“刺儿头”,整天混着,学习更是没有目标。“弋阳二中的教师不仅不放弃每名学生,而且每天都和学生泡在一起。”他已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窍的,但他却记得母亲曾为他进的学校“抬不起头”。当时,他母亲在弋阳县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同一条生产线上的8名工人中,其他7名工人的孩子都在省重点中学——弋阳一中就读,只有他在弋阳二中就读。“要昂首挺胸,就必须拼命练。”通过不懈努力,他考取了江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成为8名孩子中考得最好的。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到服装厂向母亲报喜时,母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已出版143期、累计发行30多万份、发表文章200余万字的《弋阳二中报》,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在校报创刊100期的时候,曾经的学生编辑张静男写下这样一段话:“校报,它给了我舞台,给了我聚光灯,更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在这里,我学会了咬文嚼字,学会了待人交友,学会了在枯燥的文字中寻找精髓之笔,学会了该如何取舍人生。”
优 质
如今,弋阳二中音乐教师团队已有13人,学生人数也不再是每届不足10人。“高中三个年级有4个音乐专业班,学生190多人。”江萍艳说,17年的光阴,她培养的音乐类专业大学生人数早已过百位数,且不少学生还继续攻读音乐类专业研究生。“看着学生们的成长,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她开心地说。
汪前冬是学校特色办主任。他告诉记者,弋阳二中现有45个专业教学班、2200名特长生,涉及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传媒5个专业。“让每名学生跟着兴趣走。”他说,学校一直坚持这一理念,让每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佳释放。
“新生军训后,每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所学专业。”刘小付介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觉得对其他专业兴趣更浓,提出申请后,可以更换专业。“学生在高二即将进入高三的5月份开始,将开展专业大练兵,学生还可以最后一次更换专业。”他认为,“让每名学生跟着兴趣走”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大、自主性强,让每名学生可进可退。
学生方林轩、黄龙、李智宇、宣禄和谢雅玲,被师生称为谢俊的“儿女”,因为每天谢俊基本上都和他们泡在训练场。对此,谢俊感慨地说:“他们5个人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都特别强,从他们的身上既看到了体育天赋,也看到了对体育的执着。”
方林轩上初中时就是学校田径队队员,和他一起的其他队员都上了弋阳一中,唯独他因为中考时最擅长的800米跑失误了,最终不得不选择到弋阳二中就读。“上初中时,我立定跳远的成绩基本上是2.7米多,从未达到满分的2.86米。”他记得,有一次训练,他向谢俊发起挑战。“只要我跳出2.86米的满分成绩,谢老师就输给我10瓶运动饮料。”对方林轩的挑战,谢俊欣然接受。功夫不负有心人,方林轩实现了自己的跨越,成功拿下满分,由此有了更多的信心。“现在我的立定跳远的成绩稳定在3.1米左右。”说这话时,方林轩的言语里透着自信。
谢俊告诉记者,方林轩、黄龙、李智宇、宣禄和谢雅玲参加2024年江西省高招体育类专业统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弋阳二中参加体育类专业统考的学生中,100米跑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电记11.74秒)的有27人,其中达到11.5秒以内的学生有17人,实现体育类专业新的突破。”他掰着手指和记者分享,方林轩获得了上饶市运动会4×100米接力第一名,黄龙打破了弋阳县运动会400米跑纪录,谢雅玲打破了弋阳县运动会沉寂40余年的800米跑纪录。
“体育特长生实施的是分层次教育。”谢俊介绍,所有体育专业的学生都配备有专业团队。在集训3个月后,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专业团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待学生进入高三,根据其专业能力再具体分层分班。
“每名学生在弋阳二中都是积累自己、改变自己的过程。”分管特色办学的副校长江杰说,只要学生有梦想,弋阳二中就会给足学生发展的舞台。 一下课就往校门口的小店跑,爱吃零食,这是顾雨琴上高一时的状态。在弋阳二中就读三年后,这位美术生说,如今的她不仅心静了,而且处世态度、日常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的专业成绩已经通过了中国美术学院校考,只要文化成绩上线,就能圆我的美院梦。”她开心地说。
这是一组近四年弋阳二中艺体高考本科上线数据:2020年,173人;2021年,253人;2022年,357人;2023年,488人。“这组数据是弋阳二中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洪京仕说,学校还获得了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文明校园等荣誉。
未 来
洪京仕不知道2024年弋阳二中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否会突破500,但他深知,学校推进特色发展至今,需要的是加快内涵发展,让学校办学更有高度、教育更有温度、文化更有厚度、教研更有深度、合作更有广度、管理更有效度。
“学校地处凤凰山,凤凰涅槃的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洪京仕介绍,弋阳二中正着力打造凤凰文化,建设了凤凰雕塑,开发了凤凰课程,设立了凤凰美院班,构建了凤凰少年、凤凰园丁奖等评选项目,让凤凰文化具化到环境、课程、实践育人等方方面面。
对凤凰文化,李安妮感触颇深。她认为,每个人面对任何困难时,到最后拼的都是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是弋阳二中给我的,是每名教师教会我的,我很爱他们。”李安妮由衷地说。
在弋阳二中,教师要有地位,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是关键。按洪京仕的话说,教育教学是每名教师立足的前提,所有教师都要上公开教学课。学校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每个年级都有教研组长,每周有固定时间开展教研,让教研的深度决定教学的高度。
美术教师邵蔚说,早在2020年,学校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教师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学校每年组织两次美术专业考试,所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不论是素描还是速写、色彩,师生同题作答,而后统一外送阅卷。“如果教师考不过学生,挺丢人的。”邵蔚认为,这能倒逼教师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
洪京仕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把教研组长从日常事务中释放出来,专注做教研。“通过教研组长这一关键岗位,带动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和日常教学的研究,推进教师核心素养落地,打造一批教学名师。”谈起这一愿景,洪京仕信心满满。
“最初,很多学生来弋阳二中就读时是低着头的,到毕业时,都是昂首挺胸走出去的。”汪硕松自豪地和记者分享,如今,弋阳县中小学校的音体美教师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是弋阳二中的毕业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洪京仕将学校的未来发展定位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县域艺体教育平民化的实践探索,打造赣东北名校。“我们紧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探索打造艺体普惠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高质量教育体系筑牢共同富裕根基。”他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