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朵山间的红杜鹃

作者: 胡小望

那朵山间的红杜鹃0

认识她,是在十二年前。

那年五月,南昌市首届“感动洪城”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启动。作为组委会成员,我承担了为入选者撰写颁奖词的工作。在一堆材料中,有一名老师的事迹让我印象深刻——

她在山里长大,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本有机会留在城里工作,但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她的母校——梅岭山上一所希望学校的英语老师。

她叫周红,名字和她本人一样平凡。那时周红面对的是一群家长因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的孩子。后来她成了家,做了母亲,为了方便工作,她和同在一所学校工作的爱人一起带着幼小的孩子搬到学校简陋的平房,她选择成为更多孩子温暖的依靠。学生没有书包,她自费为其购买;学生生病了,她带着去医院并悉心陪护;学生在雨天淋湿衣服,她拿自己家里的干衣服给学生换上;学生辍学了,她一户一户家访,一个一个带回……读着她的事迹,我的眼眶湿润。那一件件看起来平常而琐碎的事情,她却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经过评审,她毫无悬念地入选了。

随后的访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周红——高挑的身材,红扑扑的脸蛋,举止朴实而腼腆,真诚中透着干练。她谈起了她的学校、她的学生、她的工作和她的生活。她最满足的事就是孩子能在学校健康成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镇的孩子一样学好英语,最开心的事就是领着孩子们在山间玩游戏、赏野花。她说:“我们梅岭山上的风景真的很美,一到春天,各色花开,特别是杜鹃花,漫山遍野,火红火红……”

那年夏天,我为她写下这样的颁奖词:她是大山的女儿,回归山乡,只为更多的山里人能看到山外的风景;她是孩子的母亲,不离不弃,只为更多的留守孩子感受母爱亲情。接过前辈师长们传承的火炬,她领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播火传薪。一心坚守,一路攀援,青春无悔,意志弥坚。她是梅岭山间最美的红杜鹃。

同一年教师节的颁奖晚会上,我与周红再次相遇。她依然朴实而腼腆,眉宇之间却有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激动。她手捧鲜花,站在台上真诚地述说着自己陪伴山里留守孩子成长的故事。她那些平凡而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活动结束,我们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后来,我听说她成为她母校的校长,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依旧坚守在大山里……

前不久,我受邀前往湾里一所学校作讲座。

湾里坐落于梅岭山下,苍翠的山脉环抱着古老的村落与小镇,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还蕴藏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几十年前,湾里曾接纳诸多由省城迁来的企业,许多城里人也随之成了当地人。改革开放以后,山外的浪潮吸引了一批批当地人离乡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近年来,尽管务工的人们仍在进进出出,但湾里已不再是偏僻的小镇。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不仅吸引无数外地人前来旅游观光,更吸引了城里人前来安家、创业。湾里的基础教育,承载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讲座结束后,校领导和老师陪我参观校园。这是湾里管理局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南昌二中心远教育集团校,学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九湾学校。

灰白相间的教学楼,彩色的运动场,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优雅的美景,每一处场景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与城区学校不同的是,校园围墙外,一条清悠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一座微微隆起的小山,凝黛泛翠,簇拥着美丽的校园。一名陪同的老师指着小山对我说:“老师,你看!这个时节了,我们湾里的杜鹃花还在开着。”放眼望去,不远处绿莹莹的小山上,果然盛开着一簇簇杜鹃花,红的、粉的、紫的,挨挨挤挤,煞是好看。倏忽间,我的脑海里浮现一个身影,我想起了周红老师。

想着昔日周红老师所在的学校也属于湾里地区,我随即向校领导打听起来,得到回答:“周红老师就在我们学校啊!”这真是令我喜出望外!

校领导随即拨通了电话,几分钟后,周红老师站在了我的面前——依然是红扑扑的面庞,依然朴素而腼腆。十二年,那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为翩翩少年的美丽时光,也是一名教师从青葱岁月走向成熟中年的生命记忆。尽管岁月在我们的脸上都留下印记,但我们彼此很快就认出了对方,我们握手、拥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她也断断续续地开始讲起她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

“我的命运是与家乡连在一起的。”这是周红说的第一句话。

周红在梅岭山上的希望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从普通老师到学校校长,从一个山村女教师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她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与学校、家乡一起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多元化,山上的居民逐渐迁离老家,前往山下定居,她所在的学校规模也逐渐缩小。为此,当地政府对教育网点布局进行了调整。他们先是与山下学校合作办学,随着生源数的减少,山里的学生从初中开始逐步并入山下的学校,她也随之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山下这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骨干,她目前还负责学校初中部仅有的一个年级的管理工作。

周红告诉我,虽然来到了山下的学校,但就读的学生有不少仍然是留守儿童,除了教学,她依然要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成长中的陪伴。她说:“过去是希望让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机会,现在要努力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教学之余,周红与同事们阅读、写作、研课例、做课题,组织学生共读经典、开展比赛、走进信息生活、了解人工智能……她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也取得多项喜人的成绩。而我这次讲座的主题——教育写作,就是他们当下正在开展的常态化教研项目。从老师们的阶段性成果看,这所学校已经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告别周红老师,我心中感慨万千。时代变革有如这春夏之交所积蓄的力量,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起点、新跨越!

我再一次把目光移向那校园旁的小山,万绿丛中,一朵一朵,一簇一簇,一片一片,满山的红杜鹃正在绽放。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