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落实 实现多彩梦想

作者: 刘坚

助力“双减”落实 实现多彩梦想0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了教育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在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养、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井冈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结合实际,积极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开设了一系列具有基础性、普惠性的课程,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名师引领,提高育人质量。师资是办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中心面向井冈山市教体系统公开遴选了20余名德才兼备、技艺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士担任中心的辅导教师,有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骨干教师、吉安市学科带头人等。同时,中心还利用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落户井冈山的契机,积极与学校对接,聘请了多名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教师来中心辅导学生,有效解决了科技教师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育人质量。

二是坚持公益为先,提升服务效能。为充分体现校外活动中心的公益性,中心努力将“公益大门”开得更大,所有开设的课程全部免费。积极落实“圆梦蒲公英活动”,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乡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开展观看爱国电影、参观革命博物馆和城市展览馆等活动,到乡村中心小学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加强与农村学校的交流互动,按照“季季有计划、月月有安排”的工作要求,定期组织中心教师到乡村学校开展航模、美术、遥控无人机等送教下乡活动,助力学校“双减”工作。同时,还组织开展风筝节、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重阳节敬老爱老、迎新春送春联、研学旅行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心扩大了服务半径,延伸了服务触角,提升了服务效能。

三是坚持红色传承,凸显办学特色。井冈山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分布其间。在井冈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众多的革命旧址遗迹乃至一草一木都是红色教育的活教材,都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实践。中心充分发挥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了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绘红色画卷、寻红色足迹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一年一度的“红色小讲解员”评优大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大赛分小学组、中学组两个组别,按照海选、预赛、决赛三个阶段完成。中心开展的每次活动都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积极参与,多年来,已评选出一批批优秀的“红色小讲解员”。

为了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中心还利用节假日组织优秀“红色小讲解员”到各个红色景点给游客们进行义务讲解,让井冈山的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精彩的讲述者、坚定的继承者。长期进行义务讲解的余梓洋同学被评为2020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优秀“红色小讲解员”王乐璇获江西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一等奖;黄婷和陈子琳分别获湘赣红色故事大赛二、三等奖。《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对井冈山的“红色小讲解员”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是坚持创新思维,蓄积发展后劲。井冈山作为革命老区,科学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在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团队的帮助下,中心开设了机器人编程班,让井冈山的学生足不出户便能接受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和培训。自从编程班开设以来,编程课一直是中心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编程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两年多以来,编程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学生分获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若干个,省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吉安市级奖项等若干个。与此同时,为了扩大人工智能教育的覆盖面,中心还选派了编程班教师到城区2所小学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帮助学校成立科技小组,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中心始终树立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和快乐育人的理念,始终坚持公益性、开放性、科学性、普及性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服务功能,让广大学生在实践教育课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实现多彩梦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市教学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