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教育“城挤村空”
作者: 陈艳伟
安义县,位于南昌市西北部,是一个有30万人口的农业县。在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呈现出“城挤”“村空”两个极端。
如何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2020年4月,军人出身的黄峰从乡镇党委书记岗位调到教育系统工作,担任安义县委教体工委书记,开始全身心破解这一难题。
第一次对乡村教育的调研令黄峰辗转难眠,继而是密集、持续、深入的调研,而后形成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系列方案。2023年3月,安义县成为全省县域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试点的14个县(市、区)之一。
这是安义县开展省级试点交出的成绩单:试点工作开展前,安义县乡村学校共101所,其中初中10所、小学91所。经过优化调整,安义县乡村学校从101所调整为35所,其中初中10所、小学25所;优化撤并学校66所,涉及学生1216人。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安义教育人破解教育“城挤村空”探索的“安义模式”,也见证着安义县教育的嬗变。
一次调研引发的忧思
从20世纪90年代起,黄峰就一直在乡镇工作,对乡村教育颇为关注。
2020年4月,黄峰一到安义县委教体工委工作,便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教育。要摸准教育实情,就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第一站调研,黄峰选择自己曾经工作多年的乡镇小学——东阳镇云溪小学。与其说这是一所小学,不如说是一个教学点。这里,只有2名学生,是一对姐妹。
为何这个教学点只有2名学生?难道她们的父母就不想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所乡村学校“空”了?
这些问题一直在黄峰的脑海里萦绕。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黄峰深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的学生流入县城,人们拖家带口来到城里,有的一边工作一边管孩子,有的专职陪读。不少家长认为,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条件,付出多少都值得。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城挤村空”。
黄峰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走遍了安义县所有的学校,有不少学校他甚至去过3次以上。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安义县超过20%的乡村学校属于“空心校”,学生数为个位数的学校超过10%,学生数为个位数的班级超过70%。
乡村学校“小、散、弱”问题带来最直接的挑战是教育教学,教育考核体系更无法正常运行。这是黄峰认识到的难题。在多个场合,黄峰结合调研的实情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教育、校际办学质量、群体教育的差距。“我当时提出的办法是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黄峰说,他的提议引来不少人的争议。有人“提醒”他:“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大家都知道很难解决,没必要去碰。”但黄峰在军旅生涯养成的“闯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以前做不了的,不等于现在做不了。”
黄峰深入分析认为,教育“城挤村空”引发的城乡教育差异化问题,既有学生稳定性不强的问题,也有教师队伍的连续性不强的问题。“其中就有大家常说的‘陌生人’教学问题。”在黄峰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撤并“空心校”和“小、散、弱”乡村学校。他敏锐地认识到,要提前考虑这些学校撤并后带来的学生和家长忧虑问题,其中既有额外的经济负担问题,也有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等。
一次又一次反复讨论,一次又一次征求多部门和群众意见,黄峰领着“一班人”拟定出安义县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系列方案,包括1个总体工作方案和9个具体实施方案,内容涵盖学生安置、上下学交通、住宿用餐、教职工安置、区域中心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关心关爱、宣传教育、闲置校舍利用、社会风险评估等方面。
仅凭教育部门一家之力,无法解决教育“城挤村空”问题。自那以后,黄峰多次就全县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向安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汇报,并得到了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有一次,省、市相关领导到安义县调研,黄峰再一次汇报了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安义方案”,受到省市领导关注和认可。
一项试点工作蹚出的新路
“我以前只教4名学生,现在班上有34名学生,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当上了班主任。”1999年出生的杨慧清此前在长均乡观察村明德小学任教。2023年9月,学校撤并,她便来到了长均乡中心学校任教。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在杨慧清看来,不仅教学资源更丰富,备课、交流也更加便捷。她说,一年多的班主任经历,她在与家长沟通、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家长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幸福感。”杨慧清微笑着说。
2023年9月,5所村小撤并,82名学生到长均乡中心学校就读。也是从那时起,这些学生每天通过3条公交专线,由专职公交驾驶员、“随车照管员”“护学员”全过程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黄峰介绍,在推进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试点过程中,安义县积极构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师资有强化、校建有保障、安全有巩固。
强教必先强师。安义县委、县政府印发《安义县教育人才引育实施办法(暂行)》,针对教育人才提出优待性政策,包括提升补贴标准,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鼓励教学竞赛、学科教研等;不断完善引育机制,制定《安义县教体系统人才职称评审推荐申报实施细则(讨论稿)》等。“在推进省级试点过程中,全县共调整教师247人,其中在编教师191人、临聘教师56人。”黄峰说,针对教师富余的情况,一方面,就近调剂至辖区内保留的学校,确保配齐配优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统筹调剂到规模较大的学校,保障师资最大优化。同时,多途径平稳消化临聘教师。目前,全县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7.7%,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9.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87.2%;小学(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98.7%,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聚焦学生“吃、住、学”三大环节,安义县财政累计投入4505.91万元,高标准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对学校的食堂、功能室、宿舍、浴室、厕所等进行提升改造,切实保障“学位、床位、餐位、厕位、安全饮水机位”足额配备。实施“敞亮工程”,争取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配捐专项资金共300多万元,实现校园护眼灯全覆盖。同时,全县利用闲置校舍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10个、乡村幼儿园5所、其他公益类场所8个,其余闲置校舍正在由教育部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协商,优先用于教育和农村公益事业。
考虑到学校撤并带来的学生上下学出行难问题,安义县着重做好护学服务。按照“社会化运营、专线管理”模式,安义县采取“公交公司让利一点、学生家庭承担一点,政府全面兜底”的方式,县财政每年投入332万元购买客运服务,学生每天车费2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免。开通接送学生公交线路27条,设置学生乘车点位30个,配备专职公交驾驶员27人、“随车照管员”27人、“护学员”30人,全过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村空’的问题解决了,‘城挤’的问题也在加速解决。”黄峰说,安义县积极推进在县城周边新建魁星学校、龙安小学、龙安中学3所学校,新增学位4480个。安义县还根据乡村学校生源变化及群众意愿,不断调整乡村学校网点,努力构建学校布局科学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学校一体化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格局。
一场改革带来的新局
“以前,不少在县外务工的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出去就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转回安义县就读。”谈起这一变化,黄峰告诉记者,安义县2023年实施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年秋季从县外转入安义县就读的学生数达219人,2024年秋季达349人。
万俊此前担任前溪小学校长。2023年,前溪小学撤并,她改任鼎湖镇板溪小学副校长。
板溪小学也是一所乡村小学,于2021年9月由安义县和豫章师范学院合作创办。3年时间,这所学校聚焦“让每名学生拥有持续出彩的能量”办学理念,开创了留守儿童学校生源数增加、素养提升的新格局,共获得各种荣誉253项。2024年9月,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到了这里,平台更大了。”2023年9月,万俊在学校“板耕斋”非遗工作坊建立“葫芦雕刻”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葫芦雕刻”特色课程,推进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她说,“葫芦雕刻”制作工序繁杂,需在葫芦藤干了之后,再把葫芦摘下来,而后抛光、打磨、草绘,再以刀代笔作画,将阴阳刻与彩绘相结合,上漆后才算完成。一年多来,她所带的学生已经完成了100多幅各类题材的“葫芦雕刻”作品。
万俊告诉记者,从2024年开始,她带领学生在校内劳动基地种植了葫芦,让学生从种植葫芦开始观察生长过程,再到最后完成“葫芦雕刻”,让学生种葫芦、观葫芦、写葫芦、画葫芦、刻葫芦,发挥劳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从小培育学生的匠心,实现“五育融合”。
“在这里,我们每个月有两次教研活动,还有集体评课活动。”谈起在长均乡中心学校任教一年的感受,杨慧清给记者分享了帮助学生熊可娣实现改变的故事。曾经,熊可娣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及格,有时候仅考30分。为了培养熊可娣的学习兴趣,杨慧清经常给熊可娣布置一些“小任务”。有一次,熊可娣担任“小老师”,由于准备充分,博得学生们的热烈掌声,她也称赞熊可娣是班级最认真的“小老师”。熊可娣把这次担任“小老师”的经历写进了作文里:“我特别想学好数学,在‘小老师’任务中,我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小学毕业时,熊可娣的数学考试成绩提高到90分。
杨慧清说,2024年秋季开学后,她结合自己任教的数学学科,尝试着让学生写“数字日记”,让学生围绕所学的数学学科,以日记的形式观察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黄峰说,安义县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名师示范引领、教师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态。
黄峰介绍,安义县建立了涵盖所有学科的1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各名师工作室所在学校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县财政将教师培训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的5%及时拨付,确保教师培训正常开展。将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在工作室的经历和业绩,作为申报县级、市级、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县级、市级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优秀成员,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作为学校综合考评的加分项目。
“我们对教师成长推行‘四有’制。”黄峰说,安义县推行教师成长有明确目标导向、有严格督查机制、有精准考核细则、有完善监测机制。教师全员大练兵、“千名教师”教学大比武等系列活动,在省、市、县三级名师的辐射带动下,从城区学校到乡村学校、从老教师到刚入职的新教师,定课、研课、磨课,实现了教师全员互动,让一批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壮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安义县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一校一策一特色”工程。杨润根曾扎根乡村教育26年。2023年9月,组织安排他到新投入使用的安义县实验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做自觉教育,办温暖学校。”杨润根说,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发了“三生”校本课程,也就是开展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强健体魄、良好习惯和扎实学识。
安义县第三小学营造“眼中有人、心中有梦、手中有书、静中有动”的教育生态。“我们推崇朴实教育,教育师生做有良知的人,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能出奇迹。”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林说。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安义教育人的庄严承诺。”黄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