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品昌:当“陶瓷艺术家”成了“全世界最好的校长”
作者: 甘甜
16周岁上大学,31岁拿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2岁在中国美术馆主办艺术个展,随即加盟中央美院构架材料雕塑的教学体系。陶瓷艺术家吕品昌的个人经历多少带了些传奇色彩。
2020年,江西省在全国范围内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物色校长人选,曾在这里学习工作过的吕品昌成了最佳人选。
“都58岁了,还做啥官。”吕品昌一度想婉拒,最终因为想做点事,担任起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由于校长职位空缺,实际上他做的是校长的工作。
没过多久,在某社交软件上,他以词条“全世界最好的校长”火出圈。
如今热度过后,面对众多身份,吕品昌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师者,也是一名陶瓷艺术家。
16周岁,他和哥哥同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
编号001,他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第一位研究生
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在艺术领域这三个名字经常一起出现,名字里都带了不少“口”字,且在艺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各种场合,三兄弟都自带话题和热度。
在童年时期,在大学任教的吕品昌父亲被下放到上饶一中任教,兄弟三人紧跟其后。
“即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父母仍然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培养和教育我们,不让我们荒废学业,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吕品昌三兄弟都被父亲送进上饶市的群众艺术馆学习。
1978年,彼时刚刚上高一的吕品昌来不及多想,就和被当作学习榜样的哥哥一起去参加高考,同年一起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美术雕塑。
16周岁吕品昌便踏进大学课堂,班上同学基本上都是在社会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老三届”,年纪最小的吕品昌被同学们唤作“小朋友”,他也乐得这个称呼。
“在这里,我获得了兼取以至交融陶瓷艺术与雕塑艺术的最初机缘,‘雕塑’和‘陶艺’从此成为贯穿我艺术道路的两个关键词。”吕品昌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起初,吕品昌难以适应繁琐的制作工序,有时还会不小心弄毁辛苦捏制出来的陶坯。好几次,他以为老师们会嫌弃自己笨拙、不愿再教。实际上,老师们不仅没有表露过不耐烦,还会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慢慢进步。
不管是最初的学习还是后来的工作,学校一直以宽厚且包容的姿态对待吕品昌,并毫不吝啬地为他提供多种成长和获得荣誉的机会。吕品昌认为这体现了一所大学尊重人才、崇尚贡献的良好校风。
“20岁毕业,学校让我留校任教,并送我去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一年,随后又让我到国家轻工业部外国语培训中心学习语言,还先后到欧美和日本考察交流。”1984年,当学校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后,吕品昌第一时间报考了只有一个招生指标的雕塑专业。研究生阶段,他尝试将雕塑语言和技法运用于陶艺的各种可能性,并在传统框架之外进行了一些突破性创作。
毕业证书编号001,他成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位研究生。
1993年,当吕品昌获得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金奖后,学校真正落实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一个多月后就给他争取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那一年,吕品昌只有31岁。
32岁,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艺术个展
地点在变,时间在变,教师和艺术家的身份却不曾改变
1994年,吕品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艺术个展,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让他收到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发出的邀请。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吕品昌是以普通讲师的身份入职中央美术学院的,在中央美术学院要评职称并非易事,好在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了他的工作状态和业绩,第二年吕品昌被评为副教授。没过多久,他还被推荐为陶瓷系副主任。
“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时,领导让我担任系主任的理由是‘年纪小’,没想到到中央美术学院担任系副主任的理由是‘有经验’。”为此,吕品昌也看到了优秀大学的教师潜心于学术研究和创作,很少热衷于当管理者。
虽然一直担任“领导干部”,但吕品昌身上一直没有职场的习气和做派,也不喜欢预设性太强或太有计划性的创作。他希望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随形就势,因材施艺”,创作如此,管理如此,教学也如此。
和学生一起出去写生、吃烤全羊;周末邀请学生到他家里来,展示自己的厨艺……吕品昌有很多年轻朋友。
吕品昌认为年轻人鲜活的朝气和创造力是让他保持年轻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年轻人活跃的思想也会感染并激发他不断探究新鲜事物,创作新的艺术作品。
吕品昌觉得艺术可以启迪人,提高人的审美,它和科学一样,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该有太多禁锢。“学生都有不足,也都有优点。很多东西是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在吕品昌看来,只要他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能力,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后,吕品昌家里、工作室使用的各种杯子、盘子、印泥盒、摆件都是在学生集市上买的,他不仅自己买,还带着朋友一起买,以此鼓励学生创作。
“每一件作品都很有个性,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也是一样。”吕品昌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人。
58岁,回到母校任副校长
“全世界最好的校长”让他和学校火出圈
58岁回到母校任职,对吕品昌而言是意料之外的事。
早在2008年,省领导和学校相关领导就专程到北京找过吕品昌,希望他回母校担任副校长。那时,他刚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转为主任。“不能刚被提拔就跑了吧。”为此,他婉拒了。
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次年,学校校长退休,省领导和学校相关领导又找到吕品昌,希望他回母校出任校长一职。
“建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景德镇陶瓷大学必然应该担当起它的职责和使命。我还是想利用自己在北京25年形成的国际视野,以及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到的一些办学理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母校做点事。”因为年龄等多方因素,吕品昌最终是以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的身份走马上任。
住在48号博士楼,到学生食堂用餐,吕品昌经常“混”到学生中去。在食堂就餐高峰时期,他和学生一起排队吃饭,“一来考察食堂,二来和学生聊聊天”。
一开始,同学们并不知道这位爱戴帽子、爱聊天的人是新来的副校长。
“食堂饭菜容易吃腻”“期末周考核压力太大”“放假时间公示得太晚,难以进行计划与安排”……同学们一股脑地说,吕品昌汇总,并在后续的学校讨论会议上征询解决方案。
他的手机号也在学生间不断传播。“起初只是为了方便和学生传达一些政策信息和图片。”吕品昌便通过手机号添加学生的微信了解详细情况,并根据学生需求调整学校政策。小到家常唠嗑,大到教学建议,吕品昌对学生们有问必答。
疫情期间,放假前夕,有家长计划开车来接孩子,但因防疫政策只能开到高速路口,学生发信息问吕品昌:“学校会送我们到高速路口吗?”“你这个太特殊了,到时候我用我的车送你吧!”吕品昌这般回复。
…………
当然,遇到完全不合理的诉求,吕品昌的回复也直接明确:“这违反了相关政策,是行不通的。”
要人性化管理,又要有原则,吕品昌努力在二者之间找平衡。“学生的事没有小事!”吕品昌认为,“要把学生的事放在心上,要处理好。”
吕品昌能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事情在校园内传开了,学生们给这位行政职务上加了括弧的副校长起了一个“九口校长”的昵称,很多学生给他做了各种表情包,并在校园内传播。
一时间,吕品昌走在校园内总会碰到前来打招呼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在没有提前商量的情况下,他一下子就被学生抱了起来……
面对学生们的真情流露,吕品昌很开心,他认为这是受到学生的尊重,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也不知怎么就成了“网红校长”,吕品昌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校长应该做的事,同时他也在思考“火了”背后的原因——学生对人文关怀及师生融洽关系的期待。这也让他明白要消除学生和校长之间、师生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感。所以,现在学校给学生开辟了很多途径表达诉求,比如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报修系统等。
现在吕品昌的微信好友近6000人,有些学生还会直接就给他发微信反映问题,吕品昌也会引导学生“按照正常程序走”。
归来仍是少年
“超龄服役”只为讲好陶瓷故事
算来吕品昌现在已经是“超龄服役”了。2022年,吕品昌已到了退休年龄,组织上希望他继续在岗位上多干几年。
“正好趁着当下,多做点事。”吕品昌想做些事,也就答应了。
虽然学校是一所地方院校,吕品昌对学校的发展还是有些“野心”的。
“景德镇陶瓷大学不仅是中国,还是世界唯一的陶瓷大学,我希望学校能在陶瓷教育人才培养领域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承担更多的使命。”吕品昌希望在任期内能把国际化的陶瓷教育的交流和人才培养做好,为世界各国搭建一个年轻人交流的平台。
扎实练好内功是重中之重。除了以身作则,开始带动干部作风转变,吕品昌把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倡教师一定要崇尚学术、崇尚专业、崇敬贡献。
2020年9月,吕品昌一到校就开始对传统优势专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围绕陶瓷特色构建新型学科架构,并对传统优势学科进行强化。
“搞艺术的要进行艺术创作,搞科研的要搞课题和做实验,要把实验室当家,把工作室当家。”随后,学校在职称评审、人才评价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
一栋并未投入使用的楼被装修成专门给师生展示艺术作品的博物馆,吕品昌认为国民美育对学生至关重要。
艺术类的教师得拿出成果来展示,学校陆续推出了各类提名展,如学院提名展、学术提名展等,并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风气:老师得多做创作,多做科研,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同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老师的思想和理念。
学生的艺术作品也有了各类展示的平台。现如今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园,各类艺术展览层出不穷,最让学生们自豪的莫过于“瓷的精神——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
“中国是陶瓷母邦,陶瓷中国应该最有话语权。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造对外文化新平台。虽然景德镇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但中国作为陶瓷大国却还没有自己的一个学术性、竞争性的国际化平台,这和我们陶瓷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为此,吕品昌充分利用自己和学校的艺术家们在雕塑和陶瓷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牵头举办“双年展”,并为此积极奔走。“双年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得到国内外重要机构和许多知名艺术家的支持和响应。
目前“双年展”已经举办了两届。在第二届开幕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线下参观了展览的评审和开幕式。他们在感受到这个展览的学术高度和水平之后,通过理事会研究决定:该展览的获奖艺术家直接加入国际陶瓷协会成为会员。
“我们的学生不光能在学校亲眼看见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发生的变化,还能通过展览看到最鲜活、最前沿的创新领域,有不少学生作品也入选其中。”陶瓷美术学院院长黄胜介绍。“双年展”让大家在一起交流碰撞,形成对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新认知,势必会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