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下,向阳生长

作者: 徐光明 曾鼎 曾宪瑛 黄金富

香樟树下,向阳生长0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记者一行来到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学校正在举办秋季运动会,在郁郁葱葱的香樟林间,学生们挥洒汗水、青春洋溢,操场上一派热闹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活力。

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始建于1960年,下辖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现有3个校区在校生4600余人,教职工427人。学校坚持“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名”的价值追求,围绕着“高中突破、初中提升、小学创优”的阶段办学目标,培育学生基础素养,打好人生底色。

党建引领,强化思政固根基

2020年,南昌大学附属学校根据南昌大学的要求,就内部管理运行体制进行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设立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分别明确其议事决策权限、规则,建立完善的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学校党委书记曹文华介绍,南昌大学附属学校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先行先试,以实际行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抓实党建工作,党委切实起到了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

学校党委立足高校附属学校特点,发挥自身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进教学课堂、进校本课程、进社会实践、进综合活动、进校园文化、进考核评比、进协同落实的“七进”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场特殊的“十岁成长礼”正在小学部校园里举行。学生在父母的牵引下,走成长门,观看自己的成长视频,听校领导、教师及父母对自己祝福,吃生日蛋糕。在仪式中,学生收获了成长,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学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四年级“十岁成长礼”是学校“六礼”之一,它和开笔礼、毕业典礼、入队礼、入团礼、十八岁成人礼,共同组成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六礼”活动源于传统,又融入现代元素,用这种富有仪式感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校园里书声琅琅,记者推门走进高二年级的英语课堂,上课伊始,一名学生上台用流利的英语分享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Confucius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and 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原来他们在每节英语课前都要进行中国文化演讲,学生们用英语分享中国故事,不仅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江西被誉为“红色摇篮”,在这片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学校通过组织研学活动,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校长黄海啸说:“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以爱党、爱国、爱军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相关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学校带领学生去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等地参观学习,一次次宝贵的历史文化之旅,也是一次次深刻的思想洗礼,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创新改革,办学质量攀新高

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依托南昌大学的全力支持,南昌大学附属学校狠抓内部管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步入了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迎来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跨越,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子弟学校发展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全面实行学部制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初中部校长周华荣说:“实行学部制管理以来,初中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从原先‘要我干’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干’的主动状态。”

目前,南昌大学附属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小初高贯通式融合”育人模式,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依托学校和南昌大学人才、课程资源优势,为学生量身定制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小学部的一名家长说:“我的孩子在这里就读很开心,小学阶段就有机会到南昌大学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育人模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之间能够平稳过渡,避免因教育阶段的转换而造成的知识断层或心理不适应问题,家长可以看到学生在一个连贯、高效且充满关怀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在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红色研学、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方面的特色成果,被评为“2020年全省中小学生‘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先进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24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不忘初心,服务社会显担当

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与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上犹、万载、永丰、瑞金、安义等地多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从教学指导到师资培训,从物资捐赠到设施援建,每一次帮扶都承载着学校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2024年5月,学校选派4名优秀教师前往永丰县永丰中学,开展送教和教研指导活动。他们围绕年级管理、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南昌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在四川、新疆等地,也留下了辛勤的足迹,他们用知识和爱心为当地的学生带去希望和梦想。

年过五旬的杨晓雯,是小学部的一名语文教师,她连续2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教育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2020年,杨晓雯作为凉山支教“最美教师团队”代表,出席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现场接受采访时,她说:“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的心愿。看着他们每天都在进步,我感到欣慰。”

近5年,南昌大学附属学校派往省内各地开展结对帮扶的教师300余人次,派往边远地区支教的教师50余人次,捐赠书籍5000余册、电脑100多台,援建了多间实验室,大力促进了结对学校的发展,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秋日的校园,阳光洒在香樟林的枝叶上,繁茂而充满生机。教室内书声琅琅,操场上欢声笑语,学生在生机盎然的校园向阳生长。◆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