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无疆
作者: 廖肇银 黄新宇
1989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罗蔚,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新圩小学任教,随后分别在景凤山小学、中山路小学、天竺山小学、大公路第一小学、章江路小学担任大队辅导员、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任章贡区章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
自登上三尺讲台起,罗蔚就把一颗赤诚的心奉献给教育,不论当教师,还是担任校领导,34年风雨兼程,她以爱的力量,不负遇见,大爱无疆;在校领导岗位上的20年,她把一批批师生带到成功的彼岸,把一所所学校带到发展的巅峰。她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首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培训中心智慧教育培训项目和“加油未来”领航者培训项目专家库成员,2023年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最美书记校长”。
因为爱,所以爱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由章江、贡江在赣州八境台下汇聚而成,一路自南向北,绵延千里,连通长江,泽润赣鄱大地。
赣州市章江路小学有东、西两个校区。在西校区东大门的校内广场正中央,一块长方体巨石立于其上。石上刻着红色的“爱”字,在巨石周边绿植的映衬下,鲜红耀眼,光泽无限。石上寓意为章、贡两江汇合的两条凹痕,从“爱”字的中心位置穿过,形成一个隐形的“人”字。“‘人’字的一撇表示知识、技能与思维,一捺表示德行、品质,取德才兼备之意。我们教书育人,一撇一捺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没有一捺的支撑,人就不能称为‘全人’。”罗蔚解释说。
章江路小学的前身是赣州市水南中心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这所学校沦为薄弱学校,也使这片城乡接合部成了新城区。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章贡区办学思路大调整。2016年,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合并水南中心小学。2020年,大公路第一小学的绵江路校区和章江路校区从大公路教育集团剥离,成立章江路小学。
时任大公路第一小学校长的罗蔚,被组织上安排到章江路小学挂帅。此时,罗蔚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原水南中心小学因底子薄,远远跟不上大公路第一小学的管理、教学节奏;从大公路第一小学调整过来的教师,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聚光灯”,有些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以前,学校的学生少,下午四点半不到就放学。一放学,教师们就散了。”已是章江路小学德育处主任的左昕宇,回忆起最初任教的水南中心小学,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一上台说话都结巴;如今,我每周都要组织德育工作会议。”
谈起接手水南中心小学,罗蔚的回忆同样感触颇多:“从小到大,从家庭到事业,我每一样都顺风顺水,但接手章江路小学等同于组建一所新学校,困难比我想象的多得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心存大爱的罗蔚,心中始终坚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大公路第一小学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集团成员校,立足新学校高起点,“爱的教育”在章江路小学深深扎下了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罗蔚携手团队没日没夜地忙碌时,传来一直给予她支持、帮助的爱人因公殉职的噩耗。这个沉重的打击,如晴天霹雳,让罗蔚心如刀割、肝肠寸断,心情跌落至谷底。组织上想安排她休养一段时间,同事主动挑起工作上的担子,家人劝她不要再那么劳累……
“失去相知的爱人,我舍不得;中途离开学校,我舍不得;放弃‘爱的教育’事业,我同样舍不得。”在采访中,罗蔚聊起她去世的爱人,先是回避,后是几度哽咽:“我是章江路小学的一员,这里需要我。家庭的不幸是一个人的事,学校的事是大家的事。”罗蔚从三个“舍不得”中,化悲痛为力量,从悲痛中振作、坚强起来,扛下一切,坚守岗位,度过了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带领团队推动学校迎来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的新曙光。
因为爱,奉献爱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副校长黄薇告诉记者,这是罗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激励教师时常说的一句话。
“登高才能望远,厚积方能薄发。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就不可能有更高质量的发展;一名教师,如果原地踏步、故步自封,工作就不会有任何起色。”罗蔚说,作为校长,虽然行政工作已是满负荷,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加压,才能处处率先垂范。
胡海斌是学校分管德育和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大学毕业就分配在水南中心小学。章江路小学创建时,胡海斌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团队,工作表现和业绩被大家看在眼里。很快,他被任命为学校体育组组长,负责“阳光体育大课间”工作。令胡海斌没想到的是,他的工作还没抓起来,就遭遇“随性惯了”的体育教师的集体不配合。难以推进的工作,令想干一番事业的胡海斌,陷入迷茫,甚至产生了辞职念头。
罗蔚了解此事之后,不仅做通了胡海斌的思想工作,还主动参与体育组的教研活动,与体育教师们谈心交心,从心出发定规划,从爱出发定制度。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罗蔚的有效沟通,打破了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心理壁垒,让体育教师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团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零点体育”理念下打造的“天天锻炼一小时”“周周有社团”“校园处处是运动场”“一年一个运动会”成为学校的亮点和特色,体育已成为学校的“第一学科”。
“体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释放学生的天性,也可以为其他学科赋能,还可以涵养学生的精气神,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长动力。”这是罗蔚对体育作为学校“第一学科”的理解。
视学生如己出的罗蔚,与学生总是笑脸相迎,学生的发展总惦记于心。有一次,她得知学生想学羽毛球和游泳却无场地时,又多方奔走,洽谈社会化合作运营模式,使学校有了供师生教学专用的羽毛球场和游泳馆,也使学校成为章贡区唯一有游泳馆的小学,成为章贡区游泳教学的排头兵,也获评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2年,学校取得章贡区体育专业能力提升测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体育强校名副其实。
罗蔚对待教师,亲如兄弟,情同姐妹;对待工作,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教语文出身的罗蔚,爱课堂,爱教学,更爱教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教师成长共同体。
“教师的事,罗书记都看作是她自己的事。”二(11)班班主任李小燕回忆起曾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没有罗书记的指导,我的课肯定得不到赣州市比赛的一等奖。”
那是2021年9月16日,李小燕执教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枫桥夜泊》,代表章贡区参加赣州市信息化教学运用成果展示比赛。当天下午,罗蔚想在赛前对整堂课再把一下关,便约李小燕一起到学校东校区再次试课,提醒她参赛前既要备好课文内容,也要突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和运用,过不了这一关,就难以突出亮点和特色。为此,她们一起一字一句地修改教案、完善课件,一遍一遍地试教,沉浸在对整堂课的精雕细刻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8点。罗蔚点好外卖,让李小燕先吃饭,不停地翻看听课笔记。她们挑灯夜战,直到凌晨才一起回家。
第二天上午8点李小燕参赛,罗蔚7点就到了比赛现场。罗蔚既像赛场教练又像家中大姐,一边叮嘱注意事项,一边递上温开水……
近三年来,章江路小学在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推动下,30%的教师成为区级以上名师,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7个、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
因为爱,收获爱
2023年9月6日,章江路小学东校区四(7)班语文教师谌玮瑜,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瓶子吹气球”实验。
“语文课,做实验?”记者问。
学生沈菲扬告诉记者,谌老师时常布置他们在家里做小实验,并拍成小视频上传到教师空间,还让他们进入空间点评点赞,然后选出点赞最多的8个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再做一遍,让学生们一起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从而使写作有现场感、有更多的素材积累。
2017年,章贡区教体局欲在学校试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工作。专家一句“空间是用来学习的”,让罗蔚拨云见日,在校园全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以学校名义成功申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
“猜猜我是谁”是教师空间里很受一年级家长欢迎的小栏目。教师将班上每名学生的书写姿势拍成小视频放在教师空间里,同时提供书写范例,让学生在家长陪伴下观看视频中的书写姿势、笔迹,对号入座“找自己”“猜同学”,既让学生自己判断姿势正确与否,又让家长掌握、监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
六年级学生李浩轩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有“校园中的我”“运动中的我”“我的制作”“信息技术”等14个模块,在“运动中的我”里保存有他参加各类活动的图片;他还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各做了两期空间小主播。
章江路小学的网络学习空间让教师共建共享、家校互联互通,学习功能强大了,学习效率更高了,数字化转型更快了,信息化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
章江路小学的快速发展,使老百姓的满意度日渐提高。短短几年,家长舍近求远、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学校。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校舍不够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再次压在了罗蔚的肩上。2022年、2023年秋季开学前,章江路小学先后将六年级、五年级整体搬到章贡中学借校舍上课。
“五、六年级共20个班,这么多学生搬到新地方去,加上小学与中学作息时间、管理方式的不同,让我们的压力陡增。”章江路小学校长范笑颖回忆两次借校舍的情景介绍说,比安全压力还大的是家长对孩子舍近求远入学的不理解,他们担心接送孩子这个难题。
忙得像陀螺的罗蔚,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反复地与上级领导和相关单位协商沟通,协调学生作息时间、开通公交社区专线,以最优化的路线确保每名学生安全且便捷到校,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章江路小学也由一所薄弱学校,成为拥有东、西两个校区和五六年级部的小规模集团化学校,为章贡区新添了一张教育亮丽名片。
“章江路上,斯校初创;章水环绕,欣欣气象;一校两址,东盛西昌……”这是章江路小学每名师生都能吟唱的学校愿景歌《章江路歌》。罗蔚携团队描绘的“爱慧博远 书香立人”的蓝图,正一步步地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