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思政课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历史必然、实践逻辑与关键环节
作者: 秦苗苗 尉颖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师德话语体系三维建构研究” (22YJC710052)。
[摘 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且迫切。在其实施过程中,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最集中的场域。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和思政课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二者在教育对象上具有鲜明的一致性,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教学内容上具有深刻的互洽性。为适应新时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需要继续依托思政课推进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突出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内容的系统性,践行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
当今世界,国际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国家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危机之下谋得生存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居安思危、忘战必危是中华民族传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国家安全责任感是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基本保障。国家安全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接受必要的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公民国防意识、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从青少年起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国家安全教育,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公民从小就知晓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防义务,唤起对于国家安全的责任感,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国防水平。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继续认真抓紧抓好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课程建设层面上,坚持科学构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在课程具体开展层面上,坚持普及教育同重点教育相结合,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在实践开展层面上,适应新时代国防建设需要,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知识体系中包含大量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深入研究依托思政课提升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与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学术研究却稍显薄弱。一方面是关于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开展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专门就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教育开展实践的研究较少。针对当前研究现状,本研究提出依托思政课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命题,在理论方面,为发挥思政课意识形态引领、保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学理支撑;在实践方面,提高对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规律的认识,拓展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践的布局和策略。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复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长效应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战火引发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带来社会恐慌,核泄漏事故形成环境污染。国泰方能民安,没有国家安全何谈幸福生活,又哪来岁月静好?虽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但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依然明显。“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人民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共筑钢铁长城。作为人民的新生力量,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借助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有效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中华民族已进入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迎接战略机遇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而基础在强大的国防,长期在国家安全教育。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培养尚武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进而辐射全国各族人民加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高效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抵御外来侵犯,将颠覆与动乱扼杀于萌芽中的斗争从未中断。人们习以为常的岁月静好,离不开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但大部分公民对于这些却从未知晓,掌握系统的国家安全知识的人少之又少,充分暴露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较为薄弱的潜在风险。这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无法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涉世不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抵御敌对势力能力较差,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更应得到关注。
(二)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国防建设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成长、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一是有利于涵育青少年的国防精神。国防精神的首要方面体现在爱国。只有建设起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精神堤防,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通过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明确人民幸福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明白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形成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二是有利于涵育青少年的尚武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提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与敌人浴血战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和平时期的延伸,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具有新的重要意义。三是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国家安全素质。一方面,增强青少年国防知识储备。帮助青少年了解现代军事科技前沿,激发从事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国防建设培育大量的现代化后备人才。另一方面,提高青少年的国防实践能力。通过军事训练帮助青少年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常规武器的运用、军事技术战术、战场救护、防空袭等基本军事技能。
2.有利于促进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社会传播以筑牢人民防线
一是有利于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社会传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将国家安全普遍化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如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转化为全社会成员的共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国家安全教育可以成为解开这一难题的锁钥。一方面,发动国家的宣传机器,运用各种媒介与手段,使国家安全知识通过社会舆论来影响社会成员;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渗透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活动中,进而使国家层面的国防安全意识向社会层面流动,最终转化为社会层面的国防安全意识形态。二是有利于组织实施社会国防动员。通过一定的政治理论、政治主张来说服青少年,用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目标感染青少年,进而辐射全体国民。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整合作用,促进、增强社会凝聚力,进而不断发展思想共识,达成政治共识。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通过向青少年建构、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巩固国家安全阵地,减少、消除危害国家安全思想观念所导致的社会安全隐患,确保社会思想稳定、人心安定。
3.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以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各级各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并促成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对于国家的兴衰存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安全的视角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求坚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有机统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对于促进国家安全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利益和战略意义。国家安全领域内无论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与国家安全教育密切关联,都要依靠国家安全教育为之奠定思想基础。同时,国家安全领域内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等,也要依靠国家安全教育为之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课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
国家安全教育和思政课在教育对象、目的、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厘清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抓好两者的结合,是依托思政课提升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实效的重要前提。
(一)教育对象上具有鲜明的一致性
青少年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思政课的教育对象也是青少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也已经形成。二者都是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开设课程,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国家安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发挥基础作用的重要途径就是思政课。思政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党需要的人,国家需要的人,人民需要的人。这样的教学目标说到底,就是保障国家安全。因此说,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有保卫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学龄段,哪一门思政课,哪一章节的内容,都要遵循把青少年作为国家安全教育对象的原则。
(二)教育目的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拥护党和国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立什么德?忧国忧民,热爱祖国。树什么人?自信自立,保家卫国家。综合来看,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预期目标符合思政课的预期目标,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
1.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
在2020年12月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于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展开。具体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目标。如小学及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强调要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强调要重点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其中自然包括国防建设的责任。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强调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军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见,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保卫国家安全的种子,造就国家安全观念正、意识好、行动强的青年一代。
2.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检验和提升
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理想信念和革命英雄主义等,更加侧重于强化青少年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和能力。而这种行动力单纯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开展教学,教育效果不显著。但是,这种思想理论的学习又是不能缺失的。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可以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后,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再进行国家安全相关的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身在面对国家安全风险时的抵御能力以及应对能力。因此说,青少年国家安全的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一种检验。同时,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本质上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上具有深刻的互洽性
互洽也称自洽,语义上的解释为自相一致,而且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基于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和思政课在培养目标上的高度契合性,二者在教学内容方面兼具一致性和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