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精神与“敬贤思齐”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实施

作者: 孙琳 王宗宝

[摘    要]临淄区玄龄小学根植厚重的齐文化沃土,秉持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继承发展兼容并包的“人本、开放、创新”的齐文化精神,扎实做好学校文化、办学路径、成长范式三个方面的工作,以学校文化引领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敬贤思齐”,奉行“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扎实做好新时代师生发展的大文章。

[关键词]学校文化;办学路径;成长范式

临淄,古齐都城,古九州之一,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之地,盛于周,为姜尚封地。齐文化以道家思想兼以东夷文化为领,3000多年泱泱齐风,以“人本、开放、创新”的文化实质存续迭新。玄龄小学,2017年建校投用,位居唐朝贤相房玄龄故乡——南马坊村,离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半里之遥,处于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地带。学校因一人得名,缘一城而生,以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根植厚重的齐文化沃土,秉持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人为本,敬贤思齐”,走出了一条坚实的文化立校、特色办学之路。

一、搭建“人本”的学校文化

《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内里即蕴含着最朴素的人本思想。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理论指出:“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价值,教育是点化人之生命发展的重要‘实践’。”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教育回归原点,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

为此,学校提出了“敬贤思齐”的核心办学理念。“敬贤”,尊重有才德的人,语出房玄龄监修的《晋书·张寔传》:“ 寔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思齐”,一出《诗经·大雅·思齐》,借义周文王修身自省,培育贤人;又见《论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暗含向比自己能的所有人学习之意。用“敬贤思齐”喻指教师“人师”和“经师”的统一,学生要全面发展。并以“敬贤思齐”为核心,衍生出了“传承贤相文化,培育少年君子”的办学宗旨,“根植君子之质,成就人人精彩”的办学目标,“梅兰竹菊”的师生特质和“惜时如金”的学校精神。

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配套以“见贤”为主题的系列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敬贤尊贤学贤”气息,以此逐渐丰满办学环境,凸显办学方向,营造育人氛围。重点是围绕“一标两院一广场”“三楼一廊一条路”以及26间普通教室,精心进行总体设计,精心组织展陈布饰。

学校的标志物——钟楼,命名为“惜时”。“玄龄夜读”的故事传颂千古。以钟楼镌刻学校精神,时刻做到勉励师生珍惜时间、珍惜时光、珍惜时代;学校的进校广场,取名为“贤相广场”,方正大气的广场遍铺青石板,迎面立柱悬挂“代代贤相激励万代君子”“汤汤淄水孕育千年文脉”,醒目提气;管仲、晏婴、房玄龄、范仲淹等历代精选的11位贤相展板分列两侧,点睛凝神;英雄谱、国家勋章获得者画像相向而悬,气宇轩昂。贤相广场为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地,时刻提醒玄龄师生向贤者学习,与圣者为伴,努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新时代好少年。“戒珍”是学校的餐厅,与“敬贤”“躬行”并称“三楼”,“戒珍”一词语出《晋书·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关于勤俭节约,房玄龄著述里多有言论,最为耳熟的则是“居丰行俭,在富能贫”“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时刻诫勉玄龄师生勤俭节约。学校发动师生,采用传统非遗技艺——多层刻纸打造的贯通三栋教学楼的“一廊”,精心制作装裱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批46个中国精英陈列两侧,“作、诵、演”多层次多维度深入学习研究“四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铭刻于脑,以此补足精神之钙,培根铸魂。校内南北主干道,一头连接贤相广场,敬贤起步;一头指向向日葵园,向阳花开;中间则是升旗台,思政教育的重要之地。大道两侧,布置以“君子”为主题的经典论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不器”以及“瓜田李下”等成语故事,是为“君子大道”。既有走君子大道,行君子之风,做君子之事的含义,又有步入贤相玄龄,历经五年君子历练,如愿以偿成长为五育并举的党和国家期盼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之意,为每一名玄龄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秉稷下学宫“百家争鸣”遗风,呈玄龄班级“百花齐放”新景。26间教室,26种智慧,26份合力,26家争鸣,26朵齐放。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除了标配的桌椅板凳、讲台黑板,以及统一提供的格调一致的背景展板和统一要求的学校精神主题以外,充分信任师生智慧,完全放手班级文化,并且不评比、不点评、只展示。从班级命名到班级标志、班级精神的确定,再到班级公约的形成,包括班级文化的升级换代,都由班级内师生独立完成。各有其美,美美与共,凸显个性、彰显正气的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玄龄小学班级管理的靓丽风景。

二、探索“开放”的办学路径

唐朝在历代王朝里面独具特殊的地位,开放的思想使其成为当时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著名诗人王国维在《读史》中道:“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堪称写照。唐朝建树,取义有:一是政治上健全的宰相制度,敢于谏言的魏征和孜孜奉国的房玄龄;二是文化上敞开胸怀,既输送也接纳,来自各方文化使者和经济客商。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培养对象的最终归宿或发展结果,就是成长为一名社会人,一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作为新建学校的玄龄小学,自投用第一天起即致力于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大力开展开放办学实践的同时,也顺势建设起了一支“贤师”“贤绅”“贤伴”队伍。

(一)打通校内“三堵墙”,建设“贤师”队伍

1.打破学科围墙,开展学科整合实验。从知识、技能的传授,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再到新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再到新课程标准的蜕变,更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思维的递进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投用在核心素养提出后时代,故学科整合一直是学校尤其是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业务学习指向学科整合,教师备课重在学科整合,作业设计突出学科整合,集体教研研究学科整合,教学展示评价学科整合,全过程、全方位、全维度深入实施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学科整合思想的有效落地,使学科整合能力成为玄龄教师的基本能力。

2.打破班级围墙,开展选课走读实验。从最初的163名学生,13名教师开始,到如今的1000余名学生,54名教师。玄龄小学的“君子课程超市”连续五年接续开办,从最初的13门课程,发展到现在的54门课程。其间经历了删繁就简、推陈出新;经历了合并分解、脱胎换骨。但学生选课的热情始终不减,教师备课的初衷始终未变。每年的“君子课程超市”选课季里,现场推介、宣传手段频出、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咨询者究根问底、展示者穷尽其能。基础类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诸如语文学科写作类的玄龄诗社、阅读类的小桔灯社,音乐学科舞蹈类的街舞社等。拓展类课程实现了学科课程的有效拓展,诸如体育学科武术类的非遗查拳,美术学科工艺类的多层刻纸等。实践类课程实现了素养能力的生活实践,诸如“我思我辩”社、校园解说团等。“君子课程”的深入实施,带来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质的转变,玄龄教师一专双责、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发展。

3.打破学段围墙,开展上下衔接实验。建校五年,幼小衔接工作就开展了五年。其间幼小衔接的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登门宣传—串门交流—成长抱团,前两个阶段目的都指向了招生。第三阶段是学校借助省级幼小衔接实验课题,正式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成立专门团队,对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衔接时期的变化与表现,尤其是对幼儿以游戏和能力培养为主自然过渡到以学习和规则为主的调整与适应,通过互相听课观摩、圆桌教研交流以及交换学段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深度研究。同时,牵头提供生源的临淄二中、临淄三中两所初中学校,对第一届玄龄小学毕业生开展小升初衔接研究,主动帮助他们提前适应初中学习、自然顺利升入初中。向两端延伸的教研活动,对玄龄小学教师更加主动、更加创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实现了师生发展的双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目标明确、指向一统的多维课程开发历练中,带来了教师队伍群体的进步和提升。目前,学校共培养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名师16人,其中含齐鲁名师1人,“贤师”团队建设日渐精臻。

(二)实现家校社同频,建设“贤绅”队伍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行的机构和场所;社会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升华,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阵地和舞台。家校社的协同力,就是学校隐形的发展力;家校社的协同度,就是学校潜在的成长度。

1.开发家长资源,牵手同行同向。成立三级家委会。家委会成员的要求有:渴望接受家庭教育培训的学习型家长;热心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志愿型家长;具备一技之长或行业领军的能力型家长。家委会的主要职责:定期听取校长工作报告,赋予其建议和否决权;参与商讨学校重大事项,赋予其建议和表决权;随时进校督查师德师风及课堂教学,赋予其建议和评价权。开放的入会条件,大度的放手授权,没有给学校工作带来丝毫影响,反而以此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提升发展,历次家长满意度调查都稳居前列。

开办新家长学校。内容“新”,除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外,更注重传统文化的结合普及,诚如《历代名人名门家训》《齐文化里的优秀“家长”》等,通俗易懂,意义深刻,深受家长喜爱。平台“新”,考虑家长时间因素,我们在“玄龄小学”APP开设“家长课堂”专栏,定期推荐家教好文,便于家长随时翻阅。形式“新”,“新家长讲堂”从家长视角谈家庭教育;“我的家教故事”征文演讲,家长现身说法;“新家长热线”,推荐优秀家长担任接线员,隐秘请教不留痕。

2.甄寻社会力量,相伴共进共升。建设实践基地,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学生内化知识、理解规律、养成习惯的重要环节。结合教育内容,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研学、游学。目前,按教育内容,玄龄小学已经建成的教育基地,分为科技、国防、安全、金融、劳动五大板块共12家,仅劳动板块而言,就有小铁村蔬菜种植、康浪河食品加工、巧媳妇调味酿造、忆当年农耕体验、齐都花海种植五处。其中,齐都花海种植还在校内开辟了向日葵园,专门为学生种植养护向日葵提供贴心服务。

邀约社乡贤能。聘请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和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作报告,开讲座,授技艺。聘请齐文化研究专家姜建老师,定期开展系列的齐文化专题讲座;聘请传统文化民间研究者袁立君老师,帮助学校建设孔子学堂,定期开展系列家长培训;聘请市级非遗——多层刻纸传承人王韬老师,帮助开办刻纸社团,教授刻纸技艺;聘请市级非遗——临淄查拳传承人曹振河老师,传授师生查拳套路,帮助培训体育教师。目前,学校共颁发出聘书21本,拥有倾心授教的行业纷呈的“贤绅”21人。

(三)开展校际合作,建设“贤伴”队伍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竞争中胜了别人,说明力量大。能够胜自己,才称得上强大。胜过自己,就是能克制自己的毛病。孔子讲“学者为己”(《论语·宪问》),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包含着向别人学习。细数历朝历代贤能之人,除了要有过人的眼界、学识,还要有谦逊的态度,那就是向他人学习。

2021年以来,玄龄小学先后与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青州市团结小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领域互通有无,协同发展。作为武术特色学校,玄龄小学还是齐鲁师范学院的联盟校之一,学校普及了齐鲁师范学院推广的少林24式小洪拳。城乡结对,玄龄小学先后与敬仲镇中心校、虎山小学结对共建,凭借省“强镇筑基”项目先后联合聆听了齐鲁师范学院徐洁教授的“本真教育”报告,组织了学科教师同课异构、教师互换交流等多项活动。与淄博市工业学校、临淄区金茵小学、桓公小学共同成立的四校党建互联,在党建及学校管理领域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互相参观校园文化,分配牵头党建工作,尤其是工业学校的“考工记”“齐民要术”广场项目,为玄龄小学师生提供了精致的齐文化里的劳动素养教育平台,填补了这一重大缺憾,成了劳动教育的有益补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