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 开展“十个一”美育浸润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学校可参照执行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十个一”美育浸润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每天演唱一首校园歌曲。选取音乐教材和优秀歌曲,以班级合唱、表演唱等形式,组织学生每天在课前或其他课余时间演唱。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校校有展示”氛围,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
每周阅读一篇艺术类文学作品。推荐阅读艺术类文章、文学作品或书籍,内容可涉及艺术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以拓宽学生美育视野,丰富其人文修养和情感体验。
每周了解一位艺术家或艺术流派。通过课堂赏析、课外资料阅读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艺术家生平、创作风格、代表作品或艺术流派的特点及影响等方面切入,开阔学生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月观看一部优秀影视作品。因地制宜,采用课堂赏析、视频播放、组织观影等多种形式,每月为中小学生播放一部优秀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提高鉴赏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每季度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运用所学艺术技能,通过绘画、书法和篆刻、摄影、雕塑、手工艺制作等参与其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每季度记录一篇艺术感悟。发挥学科美育的融合育人功能,鼓励学生记录、撰写参与艺术活动的心得体会、作品评论、志愿服务感受等,表达艺术见解与感悟,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每学期参观一次艺术展览。采用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一次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或书法馆等的艺术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历程,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每学期观看一场优秀剧目。采用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场高质量演出。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丰富乡村学生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真善美。
每学年参与一次艺术展示。组织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班级、学校或地市开展的艺术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合唱节、器乐节、舞蹈节、戏剧节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涵养心理素质,提升自我认识。
每学年参加一次艺术志愿服务。指导学生参加艺术志愿服务,每学年在班级、学校、地市、省级展演或社区艺术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参与一次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艺术为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认识到艺术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河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