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活化的幼儿劳动教育探究
作者: 赵秀红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在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前提下,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展适宜的、生动的劳动教育呢?
笔者和团队结合办园实际,从启蒙性、适宜性和时代性出发,积极探索基于生活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在此作一分享,以供参考。
一、找准劳动教育的立足点
2024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中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要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在探索生活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园训,提出“三个立足”概念,以确保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立足育人目标
把育人放在首位,关注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幼儿园可以以劳动活动为契机,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提升其劳动能力、培养其劳动习惯。
比如,在“我是小小收纳师”活动中,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制作收纳盒、物品标签等,对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养成物品归位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二)立足“儿童本位”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幼儿园应遵循“儿童本体”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开展劳动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现象,可以开展“我是生活小主人”活动,让幼儿通过吃饭、喝水、如厕等一日生活,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三)立足生活实践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的生活服务,让幼儿幸福生活。幼儿园应立足幼儿生活实际开展劳动活动,使幼儿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劳动的意义,从而尊重和崇尚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
比如,幼儿园可以开设“食育坊”,教幼儿磨豆浆、摊煎饼等技艺,助其成长为“小厨师”,并切身体验父母、餐饮人员的辛劳,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二、紧抓幼儿全面发展成长线
劳动教育在引领幼儿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以幼儿为本,坚持“三个导向”,紧抓幼儿全面发展成长线,设定三级(小班、中班、大班)阶段式劳动教育发展目标,并为每个阶段配备相应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案,使劳动教育贯穿幼儿的三年在园生活。
(一)坚持目标导向,做到有效对接
幼儿园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政策文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要素入手,确定劳动教育核心目标,并细化为小班、中班、大班三级阶梯式的发展目标,从而使劳动教育更具针对性。比如,在“自我服务”方面,小班幼儿的进餐目标是“能熟练使用勺子吃饭”,中班幼儿的进餐目标是“能使用筷子吃饭”,大班幼儿的进餐目标是“能熟练使用筷子吃饭”。
(二)坚持过程导向,做到多元融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实施劳动教育,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能力,注重劳动过程,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真听、真看、真学、真做。因此,幼儿园在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时,要从以下五方面做好融合。
1.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幼儿园应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如,在入园教育中,幼儿园要重点做好幼儿的自主入园、自主签到、自己穿脱衣服及整理衣柜的引导工作,帮助幼儿掌握相关技能。
2.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幼儿园开展主题劳动教育活动时,可以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育人目标。比如,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主题活动时,可以将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分别设定为穿鞋子、叠衣服、叠被子。
3.与区域游戏相融合。区域游戏是幼儿在特定的游戏区域内所进行的游戏活动中,他们能扮演各种角色,享受区角游戏带来的快乐。将劳动教育融入区域游戏,能够进一步满足幼儿以劳动促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区域游戏的角色区(扮演区),幼儿可以借助服装、道具,扮演医生、护士、理发师、快递员等,体验不同的日常工作,从而更加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
4.与五大领域相融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可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点。比如,幼儿园可以结合社会领域层面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设计“我的责任区”讨论活动,让幼儿清楚责任区的工作内容与分工,从而培养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5.与节日活动相融合。幼儿园把劳动教育融入节日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感受节日美好的同时感受劳动的幸福。比如,在中秋节组织制作月饼、讲民间故事等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能,还能丰富幼儿的民俗文化认知,增强其文化自信。
(三)坚持评价导向,做到全面育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幼儿园应将劳动教育方面的评价纳入课程实施方案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切实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评价内容多维。幼儿园可以以课程目标为指引,从劳动认知、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方面入手,确定劳动教育的评价细则,并根据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建构多维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幼儿园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劳动表现,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科学掌握幼儿劳动素养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调整课程安排。
2.评价主体多元。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合作,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比如,幼儿园进行“自理小达人”评价时,评价表的左侧可以设置为劳动项目图片区,评价表的右侧则可以设置为评价区。该评价区包含幼儿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内容,自评、他评兼顾,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幼儿劳动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多元性。
3.评价方法多样。幼儿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全面、深入地对幼儿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的教育价值。
三、努力拓宽劳动教育覆盖面
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幼儿园可以通过“三走进”途径拓宽劳动教育覆盖面,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走进家庭,每天有任务
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家庭责任感都有重要意义。比如,借助清单明确劳动任务——幼儿园可以设计小、中、大班劳动清单,帮助家长理清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劳动项目,也使幼儿了解自己劳动任务;借助打卡体验劳动过程——幼儿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打卡活动,由家长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幼儿的劳动过程,并在微信群分享劳动的快乐,以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二)走进社区,每周有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可以将社区作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补充,对幼儿园周边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与梳理,开发出园本劳动教育课程,做到每周有活动。
(三)走进社会,每月有主题
要想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幼儿园可以与家长携手,以月为单位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幼儿园可以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走进曹魏古城等,化身小导游,为游客介绍许昌名胜、三国故事等。
生活即教育,劳动促成长。劳动教育只有融入幼儿的生活,才能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明劳动之理、树劳动之德、践劳动之行、享劳动之乐,真正从中受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4年度一般课题“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4YB1124)
(责 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