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个强化”助推幼小衔接
作者: 李迎霞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8月,济源示范区教体局决定组建跨区域、跨学校的幼小衔接发展共同体,“李迎霞幼小衔接工作坊”应运而生。此后,来自5个示范园的骨干教师,在工作坊里定期学习交流,通过“五个强化”来推动工作坊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
一、强化组织系统建设,提升助推力
建坊之初,我们制定了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研修要求等制度,对每月活动都有具体安排,并提前通知坊内成员研修主题、承担任务、研修流程等。工作坊在每月第四周的周三下午,进行两个小时的线上或线下主题研修,在每周四的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共读一本书”交流。工作坊鼓励各参与园认领研修主题下的分主题,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修案例分享。每个示范园都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这“四个准备”,遵循“设问—案例展示—思考—讨论—总结或演示”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研。
二、强化研修系统建设,提升行动力
工作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核心成员+骨干教师+大班组教师+参与人员”的格局,建立微信群、钉钉群,及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结合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推优。工作坊以“幼儿入学关键素质培养”为主要研究课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专业阅读、同伴互助、相互联动、反思实践等途径,建设骨干梯队,倡导全员参与,辐射引领了全市幼小衔接工作。
三、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共享力
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数字化教育,幼小衔接工作既需要面对面,又需要键对键,提升共享力。我们组织教师观看《优秀幼小衔接案例展播》《幼小科学衔接新政解读》《去小学化与幼儿园入学准备》等专题视频,深入浅出地介绍理论知识,持续关注儿童经验、整合经验、连续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活动,推广各园优秀做法,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引领幼儿教师精准分析幼儿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策略,破解衔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强化行动系统建设,提升牵引力
为强化帮扶效果,发挥工作坊所在的天坛路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幼儿园每月都组织骨干教师到梨林中心校开展主题研修、专项培训活动,形成了“城乡搭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我们通过方案共享、课例引领、实地指导、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观课议课、游戏分享、实地观摩,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目标。
五、强化支持系统建设,提升保障力
天坛路幼儿园与天坛路小学相邻,有着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每次的研修活动,工作坊都会主动对接天坛路小学,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打造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形式多样的科学教研模式。同时,工作坊骨干成员所在园也积极认领研修任务,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小衔接理念与具体实践。各核心成员各有侧重,互相支持,推动了科研与实践同促进、双丰收。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