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国强师

作者: 夏淑玉 郭静琪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成长,明确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教师发出了“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号召,全面深刻地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成为每一位教师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宏大的,它指向未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这个目标又是切近的,它关照现实,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做新时代的大国强师,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和“两个统一”。

一、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相结合

教育是智力活儿、体力活儿,更是良心活儿。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用时间来衡量,他们的工作常常是复杂且琐碎的。教师每天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数十个学生;教师要了解一个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还要了解他背后的家庭:教师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习,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也正因如此,每一位选择投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承诺,意味着他要将自己个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理想和信念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教育家精神时,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第一条,恰恰体现了教师要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是人民教师,“人民”二字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对教育的热情要“有的放矢”,我们要投身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教师的立场坚定了,教育的方向才不会走偏。

二、将工匠精神和专家素养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教育家精神时提出,教师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也要具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也就是新时代的大国强师应该同时具备的工匠精神和专家素养。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一辈子。他们每年要面对的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教的也是同一门学科和没有太大变化的教材。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情景,他们一辈子要反复经历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然而,平淡和反复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正如优秀的工匠总能在平凡岗位上打磨出与众不同的精品一样,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也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打造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案例。

拥有工匠精神意味着,教师要像能工巧匠一般,勤学笃行,在日常实践中磨炼教育教学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与此同时,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

工匠精神重在实践,专家素养则强调学习与反思。叶澜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拥有专家素养,意味着教师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通过实践获得和积累经验,更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对经验不断反思,将零散的、片面的、感性的经验整理和提炼为育人智慧。

三、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关于“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进行过深入阐述。他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但更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又进一步强调“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清楚自己“教的是什么书”“育的是什么人”。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一方面,“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在任何一个时代“教书”都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区别的最大特征。即便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知识教学、知识传授仍然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一切创新与创造的根基。在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速的今天,如何将最新颖、最前沿的知识以最便捷、最巧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牢记,传授知识并非教育教学的唯一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不能将知识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品行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激发。要能够把“教书”作为“育人”的手段,使学生在知识的浸润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教师的职业特性和使命决定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就是强调,教师不仅要在知识、学问、技能上成为学生的引领者,还应该在道德、修养、行为上做学生的引领者。我们常常听到小孩子把“我们老师说”挂在嘴边,有人还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写成歌曲传唱。正是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教师才更应该严于律己,成为真正的“大先生”,“为学、为事、为人”都要能够为学生做好表率。

这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期待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两个结合”和“两个统一”中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强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夏淑玉,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郭静琪,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