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 范东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把“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作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融入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数学阅读是数学表达的基础,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所以,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关注点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强化训练上。结果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中,学生暴露出了共性问题:阅读能力较差,尤其在题干较长、信息较多的题目中,容易忽视关键信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对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有帮助。数学表达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通过数学阅读,学生可以养成运用简洁、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熟悉文字、图形和符号等数学语言。

第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数学教材、文章等,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取信息快速准确、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并且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逐步提高解题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帮助。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阅读数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增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逐步养成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指导数学阅读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呢?

第一,加强数学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之前要先浏览标题、关键词和图表等,并根据阅读目的和难度,规划好阅读时间和步骤。阅读时,要注意符号和公式的含义,准确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也可以标记公式、推导过程等重要信息,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第二,提升数学阅读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概括,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数学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注重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树立审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标记、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学会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熟练转化,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开展数学阅读交流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材料,可以阅读数学史、科普文章等,也可以开展数学小论文写作、数学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责 编 莫 荻)